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6.3剪一剪、拼一拼 教案
3 剪一剪、拼一拼第1課時 剪一剪拼一拼u 教學內容教材第7273頁。u 教學提示在上兩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圖形特征,本節課在此基礎,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動加深對圖形特征的認識,探究圖形之間的聯系。u 教學目標1.進一步探知四種圖形的特征。2.能正確區分四種圖形的區別。3、探究它們之間的聯系。4.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u 重點、難點重點.進一步探知四種圖形的特征。難點探究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紙。學生準備:練習本,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紙。u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游戲情境導入新課:師:拿一張正方形的紙,請同學們想辦法將這張紙折成相等的兩部分?生:操作。(折、剪、畫的形式都可以嘗試)生:小組合作接觸工具將正方形的紙分成相等的兩部分。設計意圖:從動畫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渴望解決問題的愿望。二、探究新知師:將正方形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我們可以通過折、剪的方式,嘗試分切的方法1、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怎樣將一張正方形的紙折成相等的2部分。2、小組同學合作操作3、全班交流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正方形紙怎樣分成相等的2部分,重點引導學生說一說通過對折或剪切后的圖形變成了什么圖形,讓學生探究圖形間的聯系。2、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怎樣將一張正方形的紙折成相等的4部分。小組討論完成并全班交流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正方形分成相等4部分的方法,進一步了解正方形和三角形、長方形的聯系。4、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怎樣將一張長方形的紙折成相等的2部分。師:長方形可以分成相等的2部分嗎?生:嘗試自主探究(在紙上畫、折、剪切等方式都可以)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合理使用手中工具,做到安全有序。全班交流探究長方形能不能分成相等的4部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后全班交流。教材73頁剪一剪,拼一拼5、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怎樣將一張三角形的紙剪成相等的2部分學生小組合作剪一剪(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師:將三角形的紙剪成相同的兩部分時,我們可以選擇對折的方法。生:只要對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就表示兩部分完全相等了師:自己對折試一試?生:操作。全班交流對折結果6、討論怎樣將剪下的2個三角形拼成另一個三角形?師:示范:出示三角形的紙,從中線部分剪開。師:觀察兩個三角形的大小生:相同師;形狀呢?生:也一樣。師:怎樣才能把它拼成一個新的三角形呢?生:相同的邊可以拼在一起試一試。生:操作總結:我們通過折剪拼的形式將圖形進行了重組發現了他們之間有很多聯系。設計意圖:在探究過程中深入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探知各種圖形之間的相互聯系。三、鞏固新知:1、正方形有(4)條邊2、長方形有(4)條邊3、三角形有(3)條邊4、圓形有(0)條邊5、正方形的邊都相等嗎?不相等長方形的邊都相等嗎?對邊相等(學生說不出對邊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四、達標反饋1、將一張正方形的紙剪成4個相等的三角形,并拼成另一個形狀。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全班交流2、這是一個七巧板,觀察圖中共有幾個圖它們各有幾個?共有7個圖形 三角形有5個 正方形1個,平行四邊形1個(平行四邊形沒有接觸過,所以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可以提示)作業布置:1、做一個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圖形2、將圓形分成相等的2部分3、將圓形分成相等的4部分4、這個機器人中都有什么圖形組成,各是幾個?答案:1、2、3、4、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有9個,長方形有9個設計意圖:機器人的組成中有很多圖形容讓學生作答錯誤,例如圈住部分,機器人的耳朵并不是長方形,大腿和胳膊部分也不是長方形。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數學資源:觀察下圖回答問題圓形有()個長方形有()個正方形有()個三角形有()個2、觀察下圖,說出圖形的個數三角形()個長方形()個正方形有()個圓形有()個答案1、10 11 4 122、18(小鳥的嘴部不是三角形) 11(機器人手中的棋子不是長方形) 1 15(小鳥的眼睛,花朵都是圓形)資料鏈接:加強直觀教具的應用激發和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 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先導,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培養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為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意走進課堂,去品味學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一、發揮圖示、教具作用,重視直觀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時,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的興趣。運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語言,配合教具演示,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樂意。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生動、給人印象深刻,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對知識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二、運用直觀教具,此時無聲勝有聲 直觀教具因其真實、具體,手可摸眼可看,有的甚至能聞能嘗、能動能靜,特別利于強化視覺功能,調動多種感官聯動,全方位去感知,從而有助于突破難點,促進學生知識點的理解,因而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實際運用中因為學生認知能力上的差異以及學生生活體驗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生自行收集(搜集)的教具,就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去發現甚至去創造,當然更要容許學生犯錯。 三、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化抽象為具體,使生澀難懂的知識變得淺顯,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動手操作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運用直觀,發展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總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小學生數學學習十分重要,是學好這門功課的重要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精彩片段(二)師:同學們觀察一下下面的機器人漂亮嗎?生:漂亮師:它是由什么組成的?生:有很多圖形師:請仔細觀察他都有什么圖形?和同桌之間討論一下,每種圖形各有幾個呢?生:同桌互相交流可能性:對圖形組成的個數產生分歧師:同桌之間可能有分歧,請在四人小組中再交流,說說你的理由,也聽一聽大家的意見,如果有分歧還可以請教老師幫忙。生:開始交流10分鐘后全班交流:師:說一說大家的分歧在哪里?生:機器人的耳朵到底是不是長方形?生:機器人的腿是不是長方形?生:機器人的肩膀是不是圓形?生:機器人的嘴巴算幾個長方形?師:大家的爭議都非常有價值,讓我們回憶一下長方形和圓形的特征,它們符合嗎?生:討論后交流明確:機器人的耳朵,腿部都不是長方形。肩部和大腿部也不是圓形。機器人的嘴部應該是3個長方形。設計意圖:很多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征 雖然有了解,但是結合到具體情境中,就容易出差錯,本題目的設計就是檢驗學生觀察是否仔細,對圖形的特征掌握是否精確。也培養了學生嚴謹認真的數學精神。(三)資料鏈接巧板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智力游戲,顧名思義,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1600種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漢族民間廣泛流傳,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一中寫道: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游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在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了國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里還珍藏著一部七巧新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