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3.6多一些、少一些 教案
六)多一些、少一些u 教學內容教材第26頁,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學目標1、 通過熟悉的事物,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的含義。 2、 能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判斷和選擇合適的數據。 3、通過數學游戲,發展數學思維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重點、難點重點能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判斷和選擇合適的數據。難點通過數學游戲,發展數學思維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學生準備:課件或掛圖、教學圖片。 u 教學過程(1) 故事導入師:放暑假了,丫丫一家三口去海濱渡假,(電腦出示畫面)在這幅圖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他們三口在撿貝殼; 媽媽撿了22個貝殼; 爸爸撿了50個貝殼; 丫丫撿了18個貝殼。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思想,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師:那么他們誰撿的多呢? 怎樣用語言更準確的描述呢?你能用“多一些、多得多”說一句話嗎?生:爸爸最多,媽媽第二,丫丫最少。 媽媽比丫丫撿的多一些,爸爸比丫丫撿的多得多。 丫丫比媽媽撿的少一些,丫丫撿的比爸爸少得多。設計意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此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觀察、思考、小組交流等形式,為學生創設了自我獲取知識的渠道。師:使學生懂得描述幾個兩位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除可用符號“、”外,還可用語言來描述。 還可以怎么說? 師述:媽媽撿的比丫丫多一些,丫丫撿的比媽媽少一些,“多一些”或“少一些”一般不超過10 。 “多得多”或“少得多”一般超過10 。鞏固新知: 教材26頁,鞏固新學知識。達標反饋 1. 亮亮、紅紅、聰聰都有存零花錢的好習慣,亮亮存了58枚,紅紅說:我的硬幣比亮亮的少一些。聰聰說:我的硬幣比亮亮的少得多。你們能猜出紅紅和聰聰的硬幣可能有多少嗎? 2. 我吃了4個湯圓,媽媽吃的比我多得多,媽媽吃了多少個? 5 16 20 3. 跳繩比賽,小李跳了18下,小紅跳的下數比她少一些,小紅跳了幾下? 4 15 20答案:1、紅紅: 522、 203、 4課堂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體現了一種“反思”思想,使學生學會總結知識,深化知識,把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東西。講出還不懂的問題,可以發現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為今后改進學習方法找到依據布置作業1.在457919100615082這些數中,()比82多,61比()少。()比()多一些,()比()少一些。()比()多得多,()比()少得多。上面這些數中,()最接近60,()最接近80。2. 梨有40個,蘋果的個數比梨少得多,蘋果可能有多少個? 18個 28個 48個3. 三(5)班有47人去春游,坐哪輛汽車比較合適?40座的 50座的 30座的4、 飛機80元,小汽車的價錢比飛機便宜一些,小汽車可能要多少錢?30元 100元 76元 答案:1、 100 、79 、 61比45多一些 、 79比82少一些、 100比19多得多19比100少得多 61最接近60 82最接近802、 18 3、 504、 76u 教學資料包(一)教學資源(1)小紅有10本書,小麗的書比小紅的多一些,小麗可能有()本書。A.7B.14C.23(2) 小林家養了26只白兔,養的灰兔比白兔少得多,灰兔可能有()只。A.7B.22C.40(3) 小李有53個黃球,小蘭有19個紅球,小紅有23個白球你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說幾句話嗎?(1)小李的球比小蘭的球(多得多)(2)()(3)()(4)()答案: 1、 B2、 A3、 (2) 小紅的球比小蘭的球多一些(3) 小蘭的球比小紅的球少一些(4) 小蘭的球比小李的球少的多(二)資料鏈接在生活中經常有比較數的大小的實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時除了應用數學思想方法,還要結合具體情境用適宜的語言表達。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教材在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并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部分教學內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語不是嚴格定義上的數學概念,只是用來對兩個量之間相差程度不同而進行比較模糊的量的描述。因此,在教學中不要求學生在數值上進行界定。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詞語的含義,把握數量的相對大小關系,培養學生的數感。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量之間相差不太多,就用“多一些”和“少一些”;如果兩個量之間相差較多或很多,就用“多得多”和“少得多”。我把教學流程分為兩塊:1.在現實的情境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描述并理解含義。教學例題時,把原教材兩個量的比較改編為三個量的比較,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重點放在多一些與多得多這兩個概念的比較與區別中。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觀察、思考、比較,初步體會到數量之間相差程度的不同可以用一些詞語來描述,逐步引導學生體會多一些、多得多的含義,嘗試使用這些詞語描述兩個數量間的大小關系。由于學生有甲比乙多,則乙比甲少的生活經驗,所以在學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反過來想,運用類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義。2.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數。練習設計,第一層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詞語選擇合適的數,蘊含豐富的數學推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簡單的推理能力;第二層向生活中的比較拓展,去理解貴與便宜、大與小、快與慢等,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第三層通過找數與45比一比,豐富學生的數感;第四層猜數游戲,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整個教學過程我力求體現“以思維訓練為主體,以語言訓練為主線,以教師幫助為主導”這樣的思路。發揮教師的組織、幫助、引領作用,讓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理解新知,外顯思維過程,在發展學生數學語言的同時,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1規范使用教學語言,做好示范,引導學生規范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例題教學時,讓學生根據主題圖的數據,說一說誰做的比誰怎么樣;“小軍做的比小明多一些”還可以怎么說,認識四個詞語后提醒學生選擇合適的詞語進行描述。練習中要求學生說理,找一個數和45比一比,說一說幾比45怎么樣。這些都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范例,讓學生清晰、簡要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效培養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2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在尊重別人的同時吸納別人的智慧。提醒學生安靜地聽,不插嘴,讓其他同學也有思考的機會,并用重復別人的回答或對別人回答的理解來檢測學生的傾聽狀態。3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交流的機會。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不適宜小組合作,我采用同桌互相交流,先讓學生跟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表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