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5.7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 教案
7 兩位數減一位數第1課時 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u 教學內容教材第5051頁,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u 教學提示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本節課在此基礎,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u 教學目標1.能準確的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分解及豎式寫法4.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u 重點、難點重點能準確的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難點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分解及豎式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小棒。學生準備:練習本,小棒。u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情境圖導入新課:師:多媒體播放動畫:小強有46張花片,給了小紅4張,小強還剩下多少張花片?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生:從46張里減去4張就是剩下的花片數。師:求還剩多少張花片應該用減法,用原來的減去送給小紅的,就是剩下的數。設計意圖:從故事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渴望解決問題的愿望。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借此了解學生對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的組織教學。二、探究新知1、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師:用原有的46張減去送給小紅的4張,應該用減法計算,算式應該這樣寫師板書:464=42師:兩位數減一位數應該怎樣計算呢?方法一:先把46分成40和6,用6減去4等于2,再計算40加2等于42。學生用小棒自己擺一擺板書分解算式:464=4240 62引導學生認識到:46減4等于42。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解算式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分解的計算方法,理解46減4等于42的計算原理。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講解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方法二、用計數器計算4個十和6個一減去4個一等于4個十和2個一。師用計數器演示方法三,豎式算法教師板書 4 6 44 2 教師邊演示豎式寫法,邊提示學生注意:筆算減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三、鞏固新知教材51頁,練一練。1、785= 698= 466=2、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3、全班交流(重點交流算法)四、達標反饋1、練一練3 6 45 5 32、原來有45個桃子,小猴子吃掉了4個,還剩多少個桃子?3、一個羽毛球3元,拿35元買它,應該找回多少元?答案1、 3 6 43 25 5 35 22、454=41(個)3、353=32(元)五、課堂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分解和豎式算法,在豎式計算中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和大家交流。設計意圖: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相對而言比較簡單,設計學生交流當堂所學遇到的問題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學生能通過交流解決疑難。六、布置作業1、1、一箱水果有35個,吃了4個,還剩多少個?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586= 263= 354=475= 897= 799=3、用豎式計算674= 896=1、 用分解的方式計算564= 783=2、 公園里有45朵玫瑰花,枯萎了3多,還有幾朵?3、 拿15元錢買一塊3元的橡皮,應找回多少元?4、 一個練習本4元錢,拿15元錢買,應找回多少元?答案1、354=31(個)2、52、23、31、42、82、703、 6 7 46 38 9 68 34、 56 4=5250 6 2784=7470 8 45、453=42(朵)6、153=12(元)7、154=11(元)u 板書設計兩位數減一位數1、板書分解算式:464=4240 62先把46分成40和6,用6減去4等于2,再計算40加2等于42。2、4 6 44 2筆算減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教學資料包(一)數學資源1、張爺爺家有56只小羊,其中小白羊有5只,小黑羊有幾只?2、紅紅收集了39張郵票,亮亮收集的比紅紅少5張,亮亮收集了多少張郵票? 3、紅蘋果有47個,青蘋果有40個,黃蘋果有5個。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答案:1、565=51(只)2、395=34(張)3、紅蘋果和青蘋果共有多少個?4740=87(個)紅蘋果比黃蘋果多幾個?475=42(個)(二)教學鏈接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在游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碰球”,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2、用故事激發興趣。如: 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二)、講清算理,為正確計算提供依據。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計算依據法則,而法則是根據數的性質以及有關運算定律、運算性質推斷得來的。充分重視算理,馭理入法,方能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計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實的保證。在計算8+6的教學時,教師沒有停留在算法多樣上,更沒有讓學生“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而是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十來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這種“湊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樣適用于后續學習8加幾、7加幾的進位加法,因而這種策略的優化其潛在價值巨大。“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之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幾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為了使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1、領悟法。如:在低年級講授進位加法時,可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的基礎上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學生會對“十進制”這一自然數的進位方法有很好的認識。在計算中應用到滿十進一的理論時才不會疑惑不解。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領悟法”。2、對比明理法。如:二年級學習三位數加、減法時,涉及到口算、估算、豎式計算,對于這一知識的教學,我改變計算題以做題為主的慣例,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三)、培養學生計算細心、認真的好習慣。學生在計算中常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看錯抄錯題目;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計算時不打草稿; 1、教師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2、善于總結經驗,歸納方法。比如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3、加強口算訓練。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我們注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算練習,基本上采用聽算和看算訓練。持之一恒,學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4、教育學生養成驗算習慣。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我們要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復核或驗算。(四)、練習題的篩選要恰到好處數學知識系統性很強,如果整數的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沒有學好,那么小數的加、減、乘、除法就很難學會。因此說,計算教學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