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 第六單元概述與課時安排 教案
第六單元 認識圖形 教材分析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學生正式學習平面圖形的開始。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例如: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系。本單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認識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了解三角形和圓形的特征。最后引導學生對所學四種圖形的特征進行整理復習。數學課程標準認為: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較為抽象的空間概念較差,而動手實踐是學生發展圖形空間概念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設計已經努力體現了標準的理念,例如,例題、“畫一畫”“剪一剪”“搭一搭”等,一般都展現了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時,可以結合教材,精心設計,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從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圖形的顯著特征。本單元教材的編寫,呈現以下特點: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征。3.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本單元教學的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根據學生學前知識的掌握程度,由淺入深,通過觀察、畫一畫、擺一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基本特征,合乎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 教學目標1、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2、通過拼、擺、畫、折等活動,是學生感受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3、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4、培養學生初步發展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感受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世界。 重點、難點重點1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以及正方體的形狀,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3. 培養學生初步發展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難點.1、 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2、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教學建議“認識圖形”這一單元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起始單元,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通過本課的學習將他們的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整理抽象。針對對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提出以下建議:一、注重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課上提前讓學生準備一些實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塊等)讓學生充分觀察,玩一玩,分一分,讓學生學生不知不覺地感知了這些實物的形狀。充分調動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身心投入,讓學生在活動的課堂中逐步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的認識,體會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二、創設游戲環境、讓學生快樂學習可以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根據對正方體、長方體等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實物,這樣能把物體、幾何圖形、圖形名稱聯系起來感知。在游戲中,讓學生快樂運用所學知識,并進一步進行升華,提高對圖形的認識,有效的分清物和圖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3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12、認識三角形和圓形的特征1整理復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