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老師領進門》教學反思1
老師領進門教學反思老師領進門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說明“師恩難忘”,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小學老師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從而加深對“師恩難忘”的認識是本次教學的重點。一、教學效果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回憶老師關心教育自己的一則則小故事,撥動了學生心中那根尊師愛師的心弦,也在上課一開始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學生帶著自己的親身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就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使他們真正走進了文本,對劉紹棠尊師、愛師的深情油然而生敬意,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也有了自己新的思考。“文章不是無情物”,歷來的文章都是有感而發的。剖析作者的內心感受會使學生受到人文的觸動。本課的教學中,在課堂即將進入尾聲時,我引導學生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揣摩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寫下這么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因為有了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對作者情感的深層把握,學生就不難體會到這是作者心中那份濃濃的尊師愛師之情的再現。二、成功之處教學中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運用情感熏陶引領學生走近作者。情感是一種熏陶力量。教師的語言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就要做到聲情并茂。教師滿懷深情地說,娓娓動聽的話語,就能在學生心里產生共鳴。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一吐為快的情趣,并且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啟發和教育。如教學中,我先講了一些古今中外關于“恩師”的感人故事,再深有感觸地敘述了我班學生和老師的故事,慢慢地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中去感受師愛。在這種情境的熏陶感染下,學生的心靈之門漸漸被打開,回憶起日常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學生說得感人肺腑。三、不足之處反思本次教學也有不足之處,由于時間原因課上未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朗讀是打開語文的一把鑰匙,沒有高質量的朗讀,理解感悟文本就無從談起。四、改進措施如果再讓我重新來上這節課,我會調整教學設計,給學生充足的朗讀交流時間。使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了作者用“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來贊美老師,培養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為以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啟發學生也用上這種句子說一句贊美老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