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1 《北京的春節》 教學反思1
1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北京的春節是部編版新課標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加見識,語言簡潔而生動,文質兼美,是學生培養語感,進行思維訓練,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平臺。一、教學效果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為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新年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2.本課教學設計采用列圖表的形式合理流暢,能全面把握教材。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順序,還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3.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系。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4.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他的作品語言很有特色。在本節課上。我放開手引導學生去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二、成功之處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對于重點段的教學,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這個環節,我還是應該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過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去比較讀,在朗讀中細細體會這些詞背后的含義。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三、不足之處教學的節奏把握還應該明快一些,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應該確切些。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點關注,設計合適、讓他們樂于進行語言表達的句式訓練。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對于課文要著眼于整篇課文,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