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5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教學反思1
5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魯濱遜漂流記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魯濱遜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遜“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主人公。文中教學重點是了解名著大意,體會人物的人生態度,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一、教學效果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以導讀課上的學習計劃展開教學過程。圍繞學習計劃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人物情感,關注人物命運開展學習。在課快結束時引導學生關注學習計劃中的學習策略展開活動。同時,教學過程總注意提醒學生積累學習方法,為湯姆索亞歷險記口語交際和習作積累經驗,以體現教材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整合。用讀“整本書”的要求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礎上讀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部分到深入整體,讀精彩片段后更想讀整部的作品,驅動學生讀“整本的書”。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內容,通過學習精彩片段體會人物情感,并學會尋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連接點。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切入教學重點。精彩片段中“好處”“壞處”對照表,是本課最具特色的表達方式。通過這一內容和形式,既體現了魯濱遜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又能幫助學生今后用這樣的方法克服困難。通過自讀自悟對照比較對讀感悟,落實知識、方法、態度三維目標的整體達成。這個教學重點的突破,也為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學會生存”的話題交流打下了基礎。二、成功之處課堂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教學中我認真鉆研教材,既做到備教材,更做到備學生,從而精心設計教案,巧妙地設計過渡語,過渡自然。整節課既做到突破重點,又巧妙地沖破了難點,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步步緊湊,突出教學重點,避開平均用力,教學思路十分清晰,有條理。三、不足之處美中不足的是時間分配不夠恰當,前松后緊,而導致后面的問題給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不夠充足,提問的面還不夠廣,達不到自己預想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回答有所偏離的時候,引導得還不夠好。四、改進措施如果在讓我重新來上本節課,我會這樣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讓學生閱讀梗概,整體把握梗概內容,簡單講述一些梗概中魯濱遜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瀏覽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處,以及自己對魯濱遜的評價或讀后的感受。要使學生感悟魯濱遜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他在荒島上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遜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尤其是應該讓學生讀精彩片段中的后半部分,體會他內心斗爭中傳遞出來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