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2
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反思作文上的紅雙圈一文是作家黃培佳寫的一篇記錄征文比賽的一件事,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于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而老師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則開啟了她文學創作的大門。有時候,成功就來自于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閱讀時要讓學生體悟這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傾訴出來。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一、情感價值。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紅雙圈”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二、比較閱讀。由于文章題目發人深省,學生會提出:“為什么會有紅雙圈。”在新來的王老師一文中,王老師別有用心,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同的老師對學生關愛的方式不同,今天學習作文上的紅雙圈,看看這位老師的關愛對作者有著什么影響導入課題。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文章寫了因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貼在(報欄)上,然后又發表在(縣辦刊物)、(地區刊物)上,最后發表在(正式刊物)上,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終成為(作家)的事。不足之處:文章中“以小見大”的手法學生可以理解,但未能及時應用到相關主題的作文訓練中去。改進措施:在當堂訓練時,用“有時候,成功就來自于一點小小的鼓勵。在你六年的小學生活中,你是否也得到過老師、同學、父母的鼓勵?”進行過渡,隨機進行當堂訓練。你身上發生過類似的經歷嗎?請你與同學說一說,也可以把你的經歷跟后面的老師談談;還可以拿起筆把你類似的經歷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