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6《騎鵝旅行記》(節選)教學反思1
6騎鵝旅行記(節選)教學反思騎鵝旅行記是部編版六下語文第二單元的一篇童話,選自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作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生動形象敘述了小男孩尼爾斯因調皮被變成小人,接著騎鵝旅行,最后變回原樣的過程,故事想象奇特,情節曲折。課文篇幅較長,訓練學生概括篇幅較長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1.教學效果(思效)依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概括主要內容。這篇童話故事篇幅較長,人物較多,怎樣快速概括這篇童話故事的主要內容呢?我讓學生關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相遇發生的事情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人物是尼爾斯,尼爾斯依次遇到小神仙、家中的雞鴨貓等動物、家里的公鵝,然后學生按照方法,把主要人物遇到次要人物發生的事情連起來就是:“小男孩尼爾斯很頑皮,喜歡捉弄小動物,被小精靈變成小人兒,為了逃避動物們的追逐,尼爾斯爬到了家鵝的身上,神奇地飛上天,和大雁們一起旅行,于是尼爾斯開始了騎鵝旅行。”這個方法簡單易行,概括文章內容效果明顯。2.教學收獲(思得)(1)抓住細節,閱讀評價這篇童話故事比較長,但是學生喜歡閱讀,閱讀中,為了防止學生只注重情節,我提出問題:“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個人物或動物?為什么?”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自己喜歡的章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去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透過文字,去感受蘊藏在字里行間的人物的情感和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將學到閱讀、理解課文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個性化的閱讀中。隨后在閱讀交流中,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閱讀落到實處,接地氣。(2)變換人稱,加強感悟這篇童話故事采用第三人稱,對尼爾斯的所做、所聞、所感進行描寫。如何讓學生更容易感悟尼爾斯的心理變化,教學中我采用變換人稱的方法,讓學生用“我”替代文中的“尼爾斯”,把第三人稱改成第一人稱,然后嘗試著去閱讀,嘗試著走進文本,親身體驗。這樣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學生很容易說出尼爾斯的感受。3.不足之處(思失)在教學中,閱讀了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后,個別學生顯得很疲勞,閱讀的積極性有所下降,甚至還有的學生在根據課文內容畫簡筆畫。教學中我沒有重視起來,而是制止了學生。實際上學生能將自己喜歡的章節用簡筆畫表現出來,不就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二次開發嗎?所以當時我應該大力支持,并把這活動深化。4.改進措施(思改)我認為課前作業導學,既能節省課時,增大課堂的容量,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合作互助精神。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精心準備課文導學案,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既能體驗自已學習成功的快樂,又能品嘗幫助別人的喜悅,讓師生在課堂中融為一體,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