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5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教學反思2
5.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魯濱遜漂流記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現形式,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還沒有出現過,這一形式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魯濱遜漂流記敘述了17世紀有個叫魯濱遜的英國人在航海中遇險,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為了戰勝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點生產和生活資料,同大自然展開了頑強的斗爭,經過28年的孤苦生活,他終于脫險,返回故鄉。梗概按魯濱遜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突出了魯濱遜惡劣的生活環境。表現了他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特點。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名著大意,體會人物的人生態度,激發閱讀整本書的欲望。一、教學效果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創設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和寬松的交流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學生課前對原著的閱讀以及課上展示的內容,都由學生自己做主。整堂課使學生學有目標、學有收獲;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面向全體,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堂課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成了課堂的主人。老師只起到引領和點撥的作用。而恰恰就是這樣的引領和點撥,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聽說讀寫)都得到了培養和訓練,尤其是“說”的能力,即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訓練。3.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之后,從“悟”字出發,體會魯濱遜在荒島上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學生懂得了在厄運面前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要有生存的勇氣,要積極的想辦法改善生存環境,并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戰勝困難,去主宰命運的道理。二、成功之處最大的成功之處是:突出學生為主體,為了讓學生感悟魯濱遜面對厄運時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學中組織學生交流從魯濱遜的經歷中想到了什么?討論:在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尊重學生個性,為學生創設了平等,寬松,愉悅的競爭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想得以解放,思維得以活躍,潛能得以發揮。三、不足之處我也感覺有些欠缺:對書中精彩片段的品讀還不夠深入、透徹,教師的點撥引領作用體現得還不夠充分,今后的教學中還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扎扎實實鍛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看圖導入新課,初讀感受課文內容,并進行概括;然后默讀梗概,概括魯濱遜在荒島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解決的?接著瀏覽精彩片段,交流從魯濱遜的經歷中想到了什么?討論:在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最后總結出遇到困難應該毫不畏懼,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一切,想辦法去克服它,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