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六下課內閱讀專項
專題四 部編六年級下冊課內閱讀專項練習一、閱讀北京的春節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解釋詞語:萬象更新: 。2.文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A. 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或轉折 B. 表示解釋說明C. 表示意思的遞進 D. 表示插說3. 選文中的一個過渡句是 。 4.大人們也緊張是因為 。5. 孩子們準備過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 二、閱讀臘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合攏( ) 濃稠( ) 攪拌( ) 好奇( )2.如果用兩個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八兒對臘八粥的期待,這兩個詞語可以是 、 。3.根據選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選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選取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度,來說明臘八粥受所有人喜愛。B. 選文第二句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說明臘八粥的制作過程。C.“喜的快要發瘋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形容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和期盼。D.“塞灌”寫出了人們吃臘八粥時的痛快淋漓。 4.選文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現八兒對臘八粥的期待的? . . 5.小朋友,你喜歡吃臘八粥嗎?寫一寫你吃臘八粥的心情吧。. . 三、閱讀古詩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練習。1.解釋詞語: 十五夜: .盡: . 2. 這首詩的作者是 朝詩人 ,詩中描寫的景物有 、 、 、 、 、 等,表現了詩人 的感情。 3.根據古詩判斷對錯。(1)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言律詩。( )(2)這首詩第一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我們卻可以從詞語“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潔,寫出了蕭瑟蒼涼之景。( )(3)“冷露無聲濕桂花” 這句詩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誰家”中“落”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4.解釋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并簡單地說說這兩句的妙處。. . 5.描寫中秋節的古詩很多,再寫兩句關于中秋節的古詩句吧。. . 四、閱讀魯賓遜漂流記“節選”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解釋詞語。聞所未聞: .2.魯濱遜從船上搬下的東西有( ) A. 筆、墨水、紙 B. 羅盤、地圖 C. 日晷、望遠鏡 D.貓、狗 E.內衣 3. 魯濱遜用筆、墨水和紙非常節省是因為 . 4.魯濱遜為什么說“現在我要開始過一種世界上聞所未聞的憂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 5. 魯濱遜在沒有找到墨水、筆和紙之前是怎樣計算日期的?. .五、閱讀匆匆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空虛( ) 伶俐( )2.把課文補充完整。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 。太陽他有腳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著旋轉。于是 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3.第三自然段是按照( )順序,用( )修辭手法來描寫時間匆匆的。A.事情發展順序 B.時間順序 C.空間順序 D.比喻 E.排比 F.擬人 4.作者為什么“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 . 5.小朋友,讀了選文,你有什么感想?. . 六、 閱讀那個星期天第六、七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空。永不罷休,永不停止。( )指一直沉默不語,一句話也沒有說過。( )2.“那聲音永無休止,就像是時光的腳步。”這是一個 句,把 比作 ,寫出了作者 心情。3.母親發現“我”無聲哭泣的表現是 ,寫出了母親 心情。4.“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地暗下去,漸漸地涼下去、沉郁下去,越來越遠,越來越飄渺。”“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 這些句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理感受?. 5. 你是怎樣評價作者的母親的?. . 七、閱讀十六年前的回憶中的第二十到二十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機智( ) 怒氣沖沖( ) 2. “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一種偉大的力量”指的是 。3.選文中有有段對父親外貌的描寫,其中“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了父親 ,“平靜而慈祥的臉”體現了父親 。4.為什么父親“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 5.從選文看,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 八、閱讀為人們服務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練習。1.把課文補充完整。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 的說過:人固有 ,或重于 ,或輕于 。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3. 張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是因為他是 。4.說說你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的理解。. .九、閱讀兩小兒辯日完成下面的練習。1.把下面的文言文補充完整。一兒曰:“我以 ,而日中時 。”一兒曰:“我以 ,而日中時 。”2.翻譯句子。孰為汝多知乎?3. 讀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4.你是怎樣理解“孔子不能決也”這句話的? 參考答案專題四 部編六年級下冊課內閱讀專項練習一、1. 指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2.B 3.孩子們忙亂,大人也緊張。 4.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5.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二、1.并攏 粘稠 攪和 新奇 2.垂涎欲滴 迫不及待 3.C 4.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5.略三、1. 指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都。 2.唐 王建地 樹 烏鴉 露水 桂花 月亮 3.(1)(2)(3)(4) 4.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這兩句詩詩人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來表達思念之情。 5.略四、1. 指聽到了從來沒聽說過的事情,也形容該事物非常罕見。 2.A B C 3.要用它們來記錄事情,而且這些魯濱遜不會制作 4.因為目前島上只有他一個人。 5. 用刀子在一個大柱子上刻字:“我于1659年9月30日在此上岸。”把它做成一個大十字架,在這個方柱的兩邊,每天用刀子刻一個斫痕,每七天刻一個大一倍的斫痕,每一個月刻一個再大一倍的斫痕。五、1.充實 笨拙 2. 斜斜的太陽 輕輕悄悄 茫茫然 洗手 吃飯 默默 3.B EF 4. 因為面對逝去的日子,作者覺得自己光陰虛度而無所作為,所以不禁流淚落汗。 表達了作者對飛逝的時光感到緊張和無奈。 5.略六、1. 永無止休 一聲不吭 2.比喻 聲音 時光的腳步 3.焦急又無奈 4. 驚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進她的懷里,一邊親吻我一邊道歉 愧疚 5.母親是愛孩子的,但又因為生活的瑣事而忽略了孩子。七、1.機敏 火冒三丈 2. 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3.遭受了嚴刑拷打 對 “我們”的愛 4.因為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還有就是不讓我們擔驚受怕。 5.是一個愛孩子的父親,終于革命事業的共產黨員。八、1.司馬遷 一死 泰山 鴻毛 2.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3.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 4.這個隊伍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九、1. 日始出時去人近 遠也 日初出遠 近也 2.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4. 說明孔子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