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教學教學要點、課時及建議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初探一、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主題:本單元主要根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四篇課文組成。這樣編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與風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風采,體會不同的趣味。2.本單元重點:(1) 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并能在習作時,能注意抓住重點,寫出特點。(2)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生動有趣,耐人尋味。北京春節的熱鬧非凡,臘八節的香味襲人,藏戲的生動有趣都需要仔細閱讀才能體會到不同節日的快樂與享受。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3)體會作者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利用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這4篇文章都表達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體驗到節日帶來的不同感受。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1.北京的春節本文主要講述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課文要采用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21.利用音頻將學生帶入春節熱鬧非凡的境界。2.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關于他們城市的文化。2.臘八粥 了解小說借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的特點,初步了解小說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學習字詞,積累疊詞,了解小說背景。21.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運用語言的手法。 2. 引導學生學習用讀對話梳理情節的方法,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3.古詩三首本課三首古詩詞分別描寫了不同地方的風俗。重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三首詩詞的大意,讀懂詩詞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讀通、背誦這三首詩詞。 31. 指導加深理解古詩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感受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2.引領學生走近古詩的意境中去,悟詩情、明詩理。4*.藏戲 本文主要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11.鼓勵學生反復誦讀,揣摩感悟。2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習作:家鄉的風俗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獨特的風俗習慣。介紹你們家鄉的風俗活動或參加這個風俗的感受。2描寫一種風俗習慣,對于自己的經歷與感受能顧詳略得當的描述。語文園地學習寫文章詳略得當,中心突出,先想好要表達哪些主要內容,對于次要內容要簡略表達。體會不同詞語表達相同意思的好處,了解習俗的寓意,提高書寫速度,積累古詩長歌行。21.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詳略表達。2. 讓學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動和對應的寓意。3.試著寫一寫行楷,提高書寫速度。4.理解詩意基礎上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