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古詩詞誦讀課件
選讀內容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采薇(節選)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注釋雨y:下雨,落下。雨雪,下雪。譯文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薇:野豌豆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唐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市襄州區),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西南)。許多優秀作品展現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宋以后被尊為“詩圣”,對后代詩歌創作產生巨大影響。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等詩,皆為人傳誦。有杜工部集。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離開長安回陜西蒲城探親,卻不料爆發了安史之亂,杜甫與家人從此開始流亡生活。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這首詩作于杜甫居于此處兩年后,當時那兒發生了大旱災。老百姓剛經歷安史之亂,又遭遇旱災,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大地干旱,人們生活貧困,他們盼望(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悄悄地來了,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下雨時(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盼望著(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八年之后,詩人在四川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喜訊,詩人心情如何?讓我們帶著喜悅激動的心情讀課題。喜悅激動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注釋:(1)呈:恭敬地送給。(2)天街:京城街道。(3)酥(s):酥油。(4)處:時刻。(5)絕勝:遠遠超過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譯文: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奶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江上漁者江上漁者宋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注釋:(1)漁者:捕魚的人。(2)但:只(3)愛:喜歡(4)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5)君:你。(6)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7)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8)風波:波浪。江上漁者宋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神宗時任宰相,實行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散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但風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臨川先生文集。注釋:(1)泊船:停船靠岸。泊,停泊。(2)綠:吹綠。(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4)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5)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6)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譯文: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創作背景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為天下蒼生,黎民百姓謀福他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變法,可因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內外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他們千方百計地排斥他、打擊他,而當時的宋神宗也缺乏殺罰果斷的能力,搖擺不定,最后皇帝對王安石失去了信任,萬般無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辭官隱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歲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著早已疲憊的身子從鐘山出發去京赴任。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游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注釋:(1)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2)應憐: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3)屐(j)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兒,叫屐齒。(4)小扣:輕輕地敲門。(5)柴扉(fi):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游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譯文: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墻外來了。作者簡介:王觀(10351100),字通叟,如皋(現屬江蘇南通如皋)人,宋代詞人,與高郵的秦觀并稱二觀。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臨江仙離杯高陽臺等。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譯文:(1)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2)鮑浩然:生平不詳,詞人的朋友,家住浙江東路,簡稱浙東。(3)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動的水波。(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雜記載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為遠山,這里反用。(5)欲:想,想要。(6)行人:指詞人的朋友(鮑浩然)。(7)眉眼盈盈處:一說比喻山水交匯的地方,另有說是指鮑浩然前去與心上人相會。盈盈:美好的樣子。(8)才始:方才。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譯文: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剛剛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歸去。要是到江南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擅長行書、楷書,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浣溪沙宋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注釋:(1)蘄q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2)浸:泡在水中。(3)蕭蕭:形容雨聲。(4)子規:又叫杜宇、杜鵑、催歸。據說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5)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6)白發:老年。(7)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宋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譯文: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谷聲聲。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浣溪沙是蘇軾元豐五年(1082年)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詞的上闋寫景,同時也烘托了自己被貶黃州的凄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哀鳴,均是實寫。從蘇軾一生坎坷經歷來看,他是一位“奮厲有當世志”(唐圭璋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的人物。他從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難道人生就不能再重來嗎于是下闋轉入抒懷,集中表現了他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來,這首詞像他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一樣,不知給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讀了也讓人倍受鼓舞。清平樂宋黃庭堅作者簡介: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所選是一首悼春詞。詞人少年得意,中進士,任校書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實錄”,又以詩文受知于蘇軾,并為江西詩派開山大師。后因新黨重新執政,作者政見偏于保守,晚年屢遭貶謫,死于西南荒僻的貶所。這首詞寫于被貶之時,詞人借傷春悼春來抒寫暮年無為的感慨。清平樂春歸何處北宋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注釋:(1)寂寞:清靜,寂靜。(2)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3)喚取:換來。(4)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5)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6)黃鸝(l):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6)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7)解:懂得,理解。(8)因風:順著風勢。(9)薔薇(qingw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清平樂春歸何處北宋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譯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尋不見它的蹤跡只感苦悶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幫我呼喚它回來與我同住。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只好去問一問黃鸝。然而黃鸝的婉轉鳴聲,誰又能懂呢?一陣風起它便隨風飛過了盛開的薔薇。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