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1、世界精神衛生日是哪一天?“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2018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七個世界精神衛生日。2、201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什么?共享健康資源共建和諧家庭3、有人說身體健康不算真正的健康,對么?對。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時,在憲章中就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乃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完美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笨茖W研究已發現,在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類疾病被統稱為心身疾病。因此,現代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4、什么是心理健康?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成立憲章中對健康下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梢?,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組成部分,人們不僅應關心自己的軀體健康,還應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與社會相融合的程度。5、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是什么?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6、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為哪三個等級?心理健康又稱為精神健康,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為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三個等級。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悅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于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于一般常態心理者。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為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嚴重的心理疾病。7、正常人會出現哪些異常心理現象?精神正常并不意味著沒有一點問題,關鍵是這些癥狀的產生背景、持續時間、嚴重程度以及對個體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異?,F象,時間短、程度輕,尚不能貼上神經病的標簽。(1) 疲勞感:通常有相應的原因,持續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良好的休息和適當的娛樂即可消除。(2) 焦慮反應:焦慮反應是人們適應某種特定環境的一種反應方式。但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現實性焦慮),如面臨考試,并隨著時過境遷而很快緩解。(3) 強迫現象:有些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辦事認真的人反復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識到沒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個人,反復檢查門是否鎖好了等。但持續時間不長,不影響生活工作。(4) 恐怖和對立: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也想到會不會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這種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糾正,不再繼續思考,屬正常現象。(5) 疑病現象: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復多次檢查,特別是當親友、鄰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現。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后能接受醫生的勸告,屬正常現象。(6) 偏執和自我牽掛: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傾向,即假設外界事物對自己影射著某種意義,特別是對自己有不利影響、如走進辦公室,人們停止談話,這時往往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這種現象經過片刻的疑慮之后就會醒悟過來,其性質和內容與當時的處境聯系緊密。(7) 錯覺: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能出現錯覺,但經重復驗證后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典型的例子。(8) 幻覺: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況下,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過確認后,自己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正常人在睡前、醒前偶有幻覺體驗,不能視為疾病。(9)自笑、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制,屬正?,F象。8、什么叫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精神疾病的某種癥狀,如精神分裂癥患者常伴有思維障礙。另一層含義指輕微的心理失調,可以從一個人行為上的偏離程度來判斷這個人的“障礙”程度。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偏離社會生活的規范程度越厲害,那么他的“障礙”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