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漏教案
課題漏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會認本課“婆、脊”等8個字,會寫“漏、喂”等13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過程與方法:1.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2.默讀課文,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故事的趣味性。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體驗情感。教學難點分角色朗讀文,并能復述故事。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本課“婆、脊”等8個字,會寫“漏、喂”等13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漏”是什么。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讀讀一個有趣的故事。(課件出示2:課文第一幅插圖)大家請看插圖一,圖上有些什么?預設:圖上有老公公、老婆婆和一頭胖驢。預設:老公公和老婆婆在一起討論什么。預設:我還看到驢子的屋頂和墻上都有一個大洞。你們真會觀察,觀察得真仔細,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漏)。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1)什么是“漏”?為什么題目只有一個字?(2)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設計意圖:出示課文插圖,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質疑,使學生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2.聽范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3.試著讀課文。(課件出示3)展示閱讀要求和提示:(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借助漢語拼音品讀,并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課件出示4)老婆婆 脊背 一個賊 莫非 巔散架 粘膠 旋風 順勢一縱指名讀這些詞語,注意讀準:平舌音“賊、縱”,翹舌音“粘”,前鼻音“巔、旋”。5.學習生字。(1)(課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課件)漏 喂 胖 驢 賊 狼 莫 厲 抱 架 粘 膠 偏自由讀,指名讀,師生糾正讀音:注意讀準:邊音“漏、驢、厲、狼”,前鼻音“偏”,后鼻音“胖 ”。(2)學生寫生字。 A.識記生字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1)形聲字構字規律識字:喂 狼 抱 偏 粘 膠 (2)熟字比較:伴一胖 戶一驢 厲一歷 (3)組詞擴展:漏雨 莫非 山賊 賊寇B.鏈接前置性學習,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內評價書寫。C.小組長匯報本組內寫的錯別字或不規范的字。D.依據小組長的匯報,重點對以下幾個字進行范寫指導。“喂”:左窄右寬,右邊的長橫壓住橫中線,豎提壓住豎中線,豎提的左側沒有一撇。“偏”:左窄右寬,注意右下角同字框里面是一橫兩豎。“賊”:左窄右寬,右邊是個“戎”字,不是“戒”字。E.學生針對易錯的生字再次練寫。F.展示學生作品。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課件出示6)脊背:人或其他脊椎動物的背部。走南闖北:形容到過的地方很多,見過世面,生活經驗豐富。粘膠:一種膠粘性的金棕色溶液。旋風:螺旋狀運動的風。不甘心:就是不服氣,事情的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2.思考:故事是分幾個部分寫的?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件出示7)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賊偷驢不成,反而被對方嚇昏了過去。第一部分(1920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再說“漏”。(板書:說“漏”嚇跑虎和小偷;偷驢不成,反被嚇昏了;再說“漏”)【設計意圖:字詞的學習,放手給學生,只出示要求引導,訓練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計意圖:理解詞語,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實在弄不明白的才去查字典。詞語理解訓練學生的自主理解詞語的能力。】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8個會認的字,會寫了13個字,了解了老虎和賊偷驢不成的過程,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設計意圖:以自然段為單位把課文拆分,在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的同時理清課文的順序。】板書內容【板書設計】 27漏說“漏”嚇跑虎和小偷 偷驢不成,反被嚇昏 再說“漏”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放手給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課中字詞的學習是重點,掃清了閱讀障礙,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2.注重學生的質疑,自主釋疑的能力,培養學生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不足之處:如何很好地組織教學,合理維護課堂秩序是個永久問題。放手給學生,必定造成學生思維的異常活躍,如何讓學生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序地教學,是今后應該注意到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體驗情感。2.分角色朗讀文,說說你認為那些內容你覺得最有趣。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課件出示9)老婆婆 脊背 炕頭 巔散架 粘膠 旋風 一個賊順勢一縱 小胖驢 漏雨 莫非 厲害 抱住 偏偏2.檢查朗讀課文,指名讀,評價讀。3.談話導入: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虎和賊偷驢的過程,現在,我們繼續探究“漏”是什么,(板書:“漏”?)到底多么厲害。【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出示字詞,朗讀課文,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新課教學( )分鐘二、朗讀課文,重點感悟1學習第一、三部分(1)老爺爺老婆婆是怎么說漏的?(課件出示10)老公公說:“好像有什么聲音在響?”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公公老婆婆所說的“漏”其實指的什么?(漏雨)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課件出示11)(板書:“漏”:“漏雨”)“滴答,滴答他們抬頭看看屋頂唉,說怕漏,偏就又漏雨了!”但是,可笑的是,這個“漏”可把做賊心虛的老虎和賊嚇慘了!他們兩個聽到“漏”這個字,怎么想的?齊讀:“莫非漏比我還厲害?”他們認為“漏”是什么?(一個人、或者一只猛獸)(板書:漏:一個人、一只怪獸)最有趣的是,他們又是怎么做的?(課件出示12)老虎嚇得渾身發抖,賊聽得腿腳發軟。賊心里害怕,腳下一滑,撲通從屋頂的窟窿里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會有東西掉下來,心想:“壞事,漏捉我來了!”撒腿就往外跑。此時此景,你會想到了中國一個成語(做賊心虛)。2學習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偷驢不成,反被嚇昏。仔細讀讀這部分內容,你覺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說來給大家聽聽。(1) “虎馱著賊,賊騎著虎”這段最有趣。想一想,下那么大的雨,老虎馱著賊,在雨中驚慌失措地狂奔。嚇破膽的賊像粘膠一樣緊緊貼在老虎身上,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放,想甩都甩不掉。最可笑的是他們是被一個不知何物的“漏”給嚇的!(2)我認為:虎和賊又回去偷驢,被對方嚇破膽,滾下山坡,這部分更為可笑。(課件出示13)“賊又冷又餓,正在下樹,抬頭看見走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他趕忙往樹梢上爬,總嫌離地太近,緊爬慢爬,咔嚓一聲,樹枝斷了,一個倒栽蔥摔了下來,順著山勢往下滾。”(3)那些都不算什么,兩個人摔下山坡,看到彼此,被對方嚇昏才最有趣:(課件出示14:課文第二幅插圖)及(課件出示15)老虎和賊一齊滾下山坡,渾身沾滿泥水,撞在了一塊兒。他們倆對看了一眼,同時驚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嚇昏了過去。他們為什么已經看清了對方,還被嚇昏了過去呢?生1:人本來就很害怕老虎,老虎也非常害怕人的。生2:他們一直驚魂未定,做賊心虛。(4)讓我們分角色,用幽默地語氣讀出這一部分內容,讀生動,讀出人物內心的感想,讀出趣味來。【設計意圖:一、三部分放在一起學習、比較,揭示“漏”到底是什么,為下面的閱讀理解打下基礎。】【設計意圖:學習課文,抓住重點句子,結合課文插圖,分段復述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感悟。訓練了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和復述課文的能力。】【設計意圖:學生回答內容,課件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更加具體可感,易于分析和理解。】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三、指導朗讀,寫作訓練。1分角色朗讀全文,讀出人物內心的感想,讀出趣味來。2.根據課后第三題提示,復述這個故事。(課件出示16:課后三題)【設計意圖:指導全文朗讀,并進行根據提示復述課文,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全文教學的總結。】板書內容【板書設計】27 漏賊、老虎:“漏”指一只怪獸“漏”是?老公公老婆婆:“漏”指“漏雨”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 整體感知課文后,學生就順利地理解了大胖驢和老虎、小偷的關系,因為驢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會要打它的鬼主意。課文插圖的出示,學生從畫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與動作間體味著他們所表達出的心理活動,興致勃勃地揣摩著故事角色的心理,緊張而又興奮地期待著在那月黑風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戲,暢所欲言、爭先恐后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2.在這次閱讀活動時,我幫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內容,舒展了故事的發展脈絡,理順了故事情節。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活躍而又積極,從中體會了閱讀的快樂。通過復述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訓練了語言表達能了、歸納概括能力。不足之處: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教師的語言要簡潔明了,設計要抓住重點內容。備課素材備課素材【寫作背景】漏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根據民間故事改寫的。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心懷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來到老公公老婆婆家,可是,他們不約而同地遇上了 “漏”。畫面充滿童趣角色而又細膩傳神,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幽默十足的民間喜劇。【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民間故事 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的特點是: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3.情節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 內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其他資料】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牛郎織女故事背景: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云錦以作懲罰。梁山伯與祝臺英故事大要: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臺(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游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后來祝英臺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臺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臺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過世。祝英臺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臺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臺投入墳中,其后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當得知丈夫已死之后,孟姜女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尸骨。白蛇傳故事詳情: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 宋代時,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貞,與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書生許仙。后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具是異類,并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于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許仙看破紅塵情愿出家,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課后作業基礎積累大鞏固一、給下列漢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 ”標出。賊(zhi zi) 莫(n m) 顛(din dn) 膠(jo jio) 旋(xn xun) 縱(zn zhn ) 二、先辨字,再組詞。絨 莫 膠 旋 賊 墓 校 旅 閱讀能力大提升三、重點段落品析老虎嚇得渾身發抖,賊聽得腿腳發軟。賊心里害怕,腳下一滑,撲通從屋頂的窟窿里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會有東西掉下來( )心想( )壞事( )漏( )捉我來了( )撒腿就往外跑( ) 1.從上文中找出表示老虎和賊害怕的詞語:( )( )。2.你覺得哪句話最可笑?用“ ”畫出來。3.給文中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4.老虎認為“漏”是指( )。思維創新大拓展4、 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指的是什么?參考答案一、賊(zi) 莫(m) 顛(din) 膠(jio) 旋(xun) 縱(zn) 二、絨 絨毛 莫 莫非 膠 膠水 旋 旋風 賊 毛賊 墓 墳墓 校 學校 旅 旅行 三、1.渾身發抖 腿腳發軟 2.賊心里害怕,腳下一滑,撲通從屋頂的窟窿里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3.老虎未料到房上會有東西掉下來,心想:“壞事,漏捉我來了!”撒腿就往外跑。4.一只可怕的怪物四、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