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古詩三首教案
課題古詩三首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3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會認“鴛、鴦”等6個字,會寫“融、燕”等13個字。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三首古詩。根據注釋理解詩意,結合詩意,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心情。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教學難點在比較欣賞中體會古詩中飽含的“情”。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鴛、鴦”2個字,會寫“融、燕”等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3.了解絕句的內容及詩中景物的季節特點,感受春天的美麗。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導語激趣,簡介作者。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作絕句。師讀:(課件出示2)古詩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2.學生自由朗讀。簡介作者。(課件出示3)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官至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代表 作有“三吏”、“三別”等,有杜工部集傳世,紀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園、杜陵橋、杜陵書院等。【設計意圖】讀詩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境。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1.鼓勵交流: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2.(課件出示4)閱讀與交流的要求:(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3.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4.檢查交流情況。(課件出示5:生字)rn yn yun yn 融 燕 鴛 鴦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注意讀準翹舌音“融”,前鼻音“燕、鴛”,后鼻音“鴦”。(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注釋。(課件出示6)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鴛鴦:一種水鳥,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7)融 燕 鴛 鴦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隔融”“怨鴛”“央鴦”猜謎語:“一見上菜,口水下落,點點滴滴。”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鴛、鴦”上下結構,上窄下寬,“融”左右結構,左寬右窄。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提醒學生注意:“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橫,右邊的“蟲”,橫變提。“鴛”上面的左面不要多寫一橫。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三、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絕句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春天)誰告訴我們春天來了?自己小聲讀讀這首詩,動筆畫一畫。預設: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燕子、鴛鴦5.根據學生找到的景物隨機學習:(1)遲日江山麗從第一句詩中能不能感覺到春天來了?遲日:春天的太陽。(課件出示8:)“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遲遲:緩慢的樣子。春日遲遲:是說在春天白天變得長了。“遲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陽”。春天的太陽什么樣啊?(春天的太陽特別明亮。)在春天的太陽的照耀下,山啊,水啊有變化嗎?山,水,到處都呈現出一派明麗秀美的大好春光。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名讀范讀齊讀)(2)春風花草香,這是一陣什么樣的春風?(溫暖柔和)你聞聞,春風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香氣呢?(我聞到了香味。)誰愿意讀讀這句香氣撲鼻的詩?(指名讀)在春天明亮的太陽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麗秀美,你看到了嗎?溫暖的春風挾帶著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撲鼻而來,你聞到了嗎?誰想讀讀這兩句!(指名讀齊讀)(3)泥融飛燕子可愛的小燕子讓你感受到春天來了,你知道小燕子飛來飛去地忙什么呢?(筑巢)你知道詩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嗎?(結合詩句)聰明的小燕子用濕潤柔軟的泥筑巢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燕子,你此時會是什么心情?(高興、快樂、激動)讀出來!你們在春風中飛來飛去,一邊唱歌一邊筑巢,多快樂呀!讀!眼看著既結實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內心多么激動呀!讀!(4)沙暖睡鴛鴦。噓看,那是誰呀?(課件出示9:鴛鴦睡覺圖)(指名讀詩句)睡著了吧?看它們睡得多香甜啊!沒有人來驚擾它們的美夢,多幸福啊!(再讀!)可它們是睡在沙灘上啊,會不會著涼啊?(沙暖)它們睡在被太陽曬得暖暖的沙灘上,多舒服呀!(指名讀再讀!)春天里,冰凍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們飛來飛去地銜泥筑巢,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動態的美;河邊的沙灘被太陽曬得暖暖的,一對對鴛鴦互相依偎著睡著了,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靜態的美。這一動一靜,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再讀。(指名讀齊讀)(4)這么多景物融匯在一起,讓我們感到了濃濃的春意,面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大詩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揮筆寫下了這首絕句。請你再認真地讀讀這首詩,看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關于這首詩的題目“絕句”,你有哪些了解?(課件出示10:)絕句,是一種古詩體,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詩都有7個字就是7言絕句,簡稱七絕;如果每句詩都有5個字就是5言絕句,簡稱五絕。我們今天學的就是一首五絕。其實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時候,還寫了很多首絕句呢!你們看:(課件出示11)絕句絕句杜甫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江碧鳥逾白,一行白鷺上青天。山青花欲燃。窗含西嶺千秋雪,今春看又過,門泊東吳萬里船。何日是歸年。七絕五絕杜甫所寫的絕句還有很多呢,感興趣的同學不妨課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來,咱們大家分享!四、指導朗讀,體會情感。1.(課件出示12)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板書:帶節奏標志的古詩絕句)2.教師引導:詩中的豎線是停頓符號。單豎線表示停頓的時間稍短些,雙豎線表示停頓的時間稍長些。3.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4.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5.教師范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6.自由讀,練習背誦。【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字詞,結合圖片,理解詩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感情誦讀古詩,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古詩、感情誦讀、積累古詩的能力。】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五、檢查背誦,體會感情。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絕句,前兩句勾畫的是自然界明麗壯美的大畫面,讓人一讀就覺得心胸開闊,激情滿懷。后兩句選取兩種極富春天特點的景物燕子和鴛鴦,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與自然和諧。我真想讀讀這首詩啊!(范讀練讀指名讀師生讀)2.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1.教師導言:同學們,唐代大詩人杜甫,用一首簡短的小詩把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鴛鴦春睡圖。我們家鄉的大自然的春天到處都是美麗的圖畫。希望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2.學生自選作業。(課件出示13)(1)畫:畫一幅圖畫,用自己的情感認真地描繪出春天無與倫比的美麗。(2)寫:寫一首小詩或一篇日記,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板書設計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課堂作業新設計1.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出)融化(rn ru) 燕子(yn yn) 鴛(yun yn) 鴦(yn in ) 2.默寫古詩絕句。3.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說絕句寫了怎樣的畫面。參考答案1.rn yn yun yn2.默寫絕句。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3.春天的陽光和煦溫暖,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春風吹來,帶著花草的清香,河灘上冰雪融化,泥土變得潮濕而松軟,引得燕子飛來含泥筑巢,溫暖的沙子上還依偎著一雙雙的鴛鴦。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教學中,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1.抓住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感覺、色彩、氣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并且在交流中使認識更加清晰。2.適當拓展賞析,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面蓄積對春天的美好感受。3.課中有獨立讀、對讀,個別讀、齊讀,讀句子、讀全詩等多次誦讀,輔以適當的動作,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增加積累。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沒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惠、崇”等3個生字,會寫“蘆、芽”等5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出示春江晚景圖,簡介背景,揭示課題1簡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2(課件出示15)出示春江晚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3簡介詩人蘇軾:(課件出示16)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設計意圖:介紹古詩背景及作者,出示圖片,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新課教學( )分鐘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課件出示17)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hu chn tn 惠 崇 豚 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共同正音:“崇”是翹舌音,“豚”前鼻音。開火車讀,齊讀。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18:出示第1、2行)。(1)指名讀(2)點擊重點詞:三兩枝:指兩三枝桃花。鴨先知:群鴨好像最早感覺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戲玩耍了。(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師生交流,師歸納。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4)指導朗讀:想想詩句意境,指導朗讀。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19:3、4行)(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2)學生自讀,再集體交流。想象當時的情景,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3.描述全詩的畫面,背誦古詩。4.(課件出示20)出示問題,反饋所學知識。(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里什么?(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2)從畫面上,我們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時”嗎?(從畫面上是看不到的,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5.學生小結學法: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板書: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四、識記字形,書寫生字。1. 同學們,下面我們現在就來寫一寫詩中的幾個生字。(寫字之前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21:)惠 崇 蘆 芽 短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宗+山”是“崇”,“戶+艸”是“蘆”,“牙+艸”是“芽”。減一減:“穗”把“禾”減掉,就是“惠”。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1)“惠”字的右上沒有點,中間的提上有一點。(2)“蘆”字下面是個“戶”,不是“盧”。(3)“崇 蘆 芽”都是上窄下寬,“惠”上寬下窄。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設計意圖:學習古詩,抓住重點詞語,結合課文插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想象畫面,體會詩情,讀出詩味。層層推進,很好地完成了古詩教學。】。【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新課標關于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避免啰嗦無重點的“說”,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五、背誦這首古詩。六、找一找其他描寫這個季節的詩歌,與同學分享。板書內容【板書設計】惠崇春江晚景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課堂作業新設計【課堂作業新設計】1.連線,把漢字和相關讀音連起來。hu chn tn l y 豚 蘆 芽 惠 崇2.寫出自己對加點字詞的理解。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3.用自己的話寫出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的意思。【答案】1.hu chn tn l y 惠 崇 豚 蘆 芽 2.(1)三兩只枝:兩三枝桃花。(2)鴨先知:群鴨好像最早感覺到了春天的信息。(3)蘆芽:蘆葦的嫩芽。(4)河豚:一種有毒的魚。(5)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場上銷售。3.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教學反思成功之處:在教學這首詩之前,對這首詩的背景題目及作者作了一番講解,從而拉近詩人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再讓他們理解這首詩的題目。對于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這首詩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特別是“三兩只枝”“鴨先知”“上”這樣的詞語。因此我讓孩子們一邊課文的注解,一邊自己理解課文,讓他們對全詩有一個大概把握。接下來再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畫面,品味詩情,感情誦讀。不足之處:雖然孩子們對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學上的不足,致使學生對全詩的把握不夠,對于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沒有很好的理解。古詩該如何進行教學,我想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希望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在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減”1個生字,會寫“梅、溪”等4個生字。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領悟古詩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想象畫面。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1.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詩人曾幾寫的古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春天是怎樣的。(板書課題三衢道中) 2簡介詩人曾幾:(課件出示23)曾幾(1085-1166),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南宋詩人。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設計意圖:簡明扼要地介紹古代詩詞曲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學生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新課教學( )分鐘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課件出示24)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mi x fn jin 梅 溪 泛 減 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共同正音:“泛、減”是前鼻音。開火車讀,齊讀。2.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課件出示25)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三、吟誦感悟,想象畫面1帶著問題,再讀古詩三衢道中。(課件出示26)(1)作者是在什么時間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線怎樣?(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結合插圖和注釋進行想象,并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2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1)梅子黃時,正值雨季,而天氣卻(學生填空:日日晴),給人以之情(喜悅)。(板書:梅黃一日日晴)(2)讀第2句“小溪泛盡卻山行”,說說這句話寫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僅表明作者的行程,還透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板書:溪泛、山行)“卻”在這里是“再”的意思。(3)哪句話是寫作者沿途所見?(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讀一讀。“不減”“添”分別解釋成什么?(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板書:不減一添)正當詩人有些失望的時候,卻看到樹上黃鸝的美麗,聽到其叫聲,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后兩句。引導學生用關聯詞語填寫后兩句。綠陰不減來時路,(不但)添得黃鸝四五聲。(而且)說出了詩人的驚喜心情,該怎么讀這兩句?(男女分工讀)4帶著喜悅之情配樂誦讀。四、圖文對照,熟讀成誦1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2指名帶著感情配樂誦讀兩首詩詞。3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學生自由交流)4在齊誦本詩。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課件出示27生字田字格課件)梅 溪 泛 減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梅 溪 泛 減形近字比較:海一梅 喊一減 眨一泛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梅 溪 泛 減”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提醒學生注意:“梅”右下的“母”筆順是:豎折/豎彎,橫折鉤,點,橫,點。“溪”右邊是“爫+幺+大”。“泛”的最后一筆是捺,要寫得平一點,長一點。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文,促使學生多次與生字見面,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知詩的大意,讀準詩的節奏。】【設計意圖:用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就是理解感悟的過程。】【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增強語感,增加積累,真切地感受到古詩所描寫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六、背誦這首古詩。七、找一首含有本課時這首詩中景物的詩歌,與同學分享。板書內容三衢道中宋 曾幾梅黃日日晴溪泛、山行不減添課堂作業新設計1.看拼音,寫字詞yn zi yun yn hu chn l y ( ) ( ) ( ) ( )mi zi xio x fn zhu b jin ( ) ( ) ( ) ( )2.絕句的作者是 朝的詩人 ,被稱為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朝的詩人 。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朝的詩人 。3.把三衢道中相關的句子寫下來。(1)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yn zi yun yn hu chn l y 燕 子 鴛 鴦 惠 崇 蘆 芽 mi z xio x fn zhu b jin 梅 子 小 溪 泛 舟 不 減 2.唐 杜甫 詩圣 宋蘇軾 宋 曾幾 3.(1)小溪泛盡卻山行(2)綠陰不減來時路(3)梅子黃時日日晴(4)添得黃鸝四五聲教學反思成功之處:1.注重朗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知詩的大意,讀準詩的節奏。通過朗讀、背誦增強語感,增加積累。2.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進行感悟。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積極,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3.巧設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不足之處:由于放手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組織管理做的不太好,課堂氣氛過于活躍,有些亂。備課素材【教材分析】絕句遲日江山麗是杜甫寫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絕句,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全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蘇軾為惠崇的畫作的題畫詩。詩歌語言精練,節奏鮮明,音韻和諧。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風,如臨其境。三衢道中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曾幾寫的。詩作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首句寫出行時間,“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往往多雨,但現在卻“日日晴”,寫天晴,也是寫詩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開朗!次句寫出行路線。詩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盡”了舟,到了小溪的盡頭,又換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樂無窮,其雅無窮,其趣無窮。第三句寫“綠陰”,游山歸來,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作背景】絕句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寫于成都草堂,描繪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帶的絢麗春景。反映了當時杜甫的生活比較安定。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為惠崇和尚的畫所作的題畫詩。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饞嘴的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三衢道中這首詩就是曾幾游賞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作品再現了詩人游賞三衢山時的愉悅情景,抒寫了詩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流露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對平淡生活的熱愛,自然,優美,清新,明快。【作者介紹】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4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曾幾 (j)(1084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贛州(今屬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將仕郎。試吏部優等,賜上舍出身,擢國子正兼欽慈皇后宅教授。遷辟雍博士,除校書郎。歷應天少尹。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舉淮東茶鹽。高宗建煤田為三年(一一二九),改提舉湖北茶鹽,徙廣西運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紹興八年(一一三八),會兄開與秦檜力爭和議,兄弟俱罷。逾月復廣西轉運副使,得請主管臺州崇道觀,僑居上饒七年,自號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檜卒,起為浙東提刑。明年改知臺州。二十七年召對,授秘書少監,擢權禮部侍郎。以老請謝,提舉洪州玉隆觀。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議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經說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傳。曾畿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簡稱武英殿本),及兩宋名賢小集所收茶山集(簡稱小集)、瀛奎律髓(簡稱律髓)。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曾幾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關于描寫春天、夏天美景的古詩詞1. 描寫春天景色的佳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 孟浩然春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 朱熹春日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 宋 徐俯春游湖2.描寫夏天景色的佳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 楊萬里小池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寓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里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水光漣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 蘇軾望湖樓醉書【其他資料】“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明清以來,有一些人認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應該是蔡京,后人不齒其為人,所以把蔡京換為蔡襄,并認為蔡襄的藝術成就在蔡京之上。“三蘇”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課后作業基礎積累大鞏固一、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 ”標出。泥融(rn nn) 惠崇(cn chn ) 蘆芽(l n ) 梅子(mi mn) 泛舟(fn fng) 不減( jn jin ) 二、比一比,組詞語。融( ) 燕( ) 溪( ) 減( ) 泛( )隔( ) 蒸( ) 蹊( ) 喊( ) 眨(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遲日:__________________ 泥融:____________________蘆芽:__________________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卻:____________________ 陰: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能力大提升四、把下列詩句和相關的詩意連一連。泥融飛燕子 溫暖的沙子上還偎依著一雙雙的鴛鴦。春江水暖鴨先知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沙暖睡鴛鴦 泥土變得潮濕而松軟,引得燕子飛來含泥筑巢。竹外桃花三兩枝 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思維創新大拓展五、絕句和惠崇春江晚景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請你也來寫一段話,描寫和贊美春天。參考答案:一、rn chn l mi fn 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