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四)教案
課題語文園地四課型語文園地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交流平臺,交流關鍵句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何把關鍵句改成段落大意。2.詞句段運用,學會邊觀察邊思考,并能提出問題,仿照例句寫觀察到的;認識對調和移動符號,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句子片段。3.通過看圖、感悟、體驗、誦讀,體會古詩滁州西澗,幫助學生們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了解古詩滁州西澗的意思。2.自主閱讀詞語和句子,交流關鍵句,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句子。教學難點1.學會邊觀察邊思考,學會提出問題,把自己的觀察、思考寫下來。2借助修改符號修改語言片段。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揭題導入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新課教學( )分鐘二、交流平臺板塊一:交流平臺關鍵句能幫助我們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如何尋找關鍵句,如何用關鍵句概括段意呢?1.(課件出示2)“趙州橋中的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直接寫 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1)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句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利用關鍵句概括段意)(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預設:讀這句話我體會到有些關鍵句就是段意。2.(課件出示3)“有時候,需要對關鍵句進行改造。如花鐘第2自然段的第1句話是關鍵句,把這句話改為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為什么會不同 就能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1)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句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2)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預設:我知道關鍵句有時候雖然和段意有關,但是還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3.(課件出示4)“關鍵句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鐘第1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2句話,小蝦第3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1句話。”關鍵句的位置是怎樣的呢?如何判斷是否是關鍵句?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預設:關鍵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課前課后。預設:主要看看這句話是否與段意有關,有關就是,沒有關就不是。4.教師小結:關鍵句有的能夠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與段意有關,但是需要改變一下,才能準確概括段意;關鍵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時是第一句,有時是最后一句,有時在中間。判斷關鍵句的關鍵是是否與段意有關。(板書:關鍵句與段意有關,位置不固定)三、詞句段運用板塊二:詞句段運用1.照樣子寫片段(課件出示5)1.讀一讀,指名讀,齊讀,男女比賽讀。(板書:學寫觀察記錄)2.說一說,小組交流,這次仿寫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3.小組代表發言:預設:要求我們寫一段觀察記錄。預設:要求把觀察時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來。(板書:主動思考、提出問題)4.思考,并寫一段觀察記錄。(課件出示6)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葉子,葉子就馬上全部合攏起來,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細又長的莖,整條莖就垂了下來,更多的葉子合攏了,好像不敢見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會這么不經碰呢?(二)修改句子。 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回顧上冊,我們學習哪些修改符號?(有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課件出示7)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下新的修改符號:對調符號和移動符號。(課件出示8)(2)下面的這段話,只修改了一部分,看看,還有什么問題,請用修改符號改一改。(課件出示9)(3)仔細觀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對比,學習了解修改符號。(板書:修改符號:對調符號 移動符號)觀察一下,這兩種種符號分別有什么作用?分別在什么時候使用?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小結:對調符號,是調整對調位置顛倒相鄰的部分, 是移動符號,位置顛倒、不相鄰部分的調整。(4)集體交流,分析句子出現的問題,補充修改病句。修改如下:第二句話,用移動符號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動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話,再用移動符號把“又”移到“我”后面。三、日積月累板塊三:日積月累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課件出示10) 2.師范讀,學生跟讀。互相交流識記生字。自由朗讀。3.簡介:滁州西澗是寫景的名篇,描寫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板書:滁州西澗)4.(課件出示11)詞語解釋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幽草:幽谷里的小草。5.看注釋,小組合作,交流體會詩句的意思。6.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小結。(課件出示12)譯文: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涌來,渡口無人船只隨波浪橫漂。 (課件出示13)作者簡介: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7.讀出韻味這首詩可以按照這個節奏讀:(課件出示14):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板書:標有節奏的古詩)8.熟讀成誦。在理解和會讀的基礎上,反復朗讀,熟讀成誦。【設計意圖:出示交流內容,分析如何利用關鍵句概括段意,學會歸納段意的方法。】【設計意圖:通過讀觀察例句,學寫觀察記錄,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邊觀察邊思考的能力。】【設計意圖:認識兩種常見修改符號,并使用它們修改病句,提高了學生判斷分析能力,準確表達能力。】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四、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交流了如何找關鍵句及關鍵句在歸納段意的作用,學習了寫觀察記錄,認識了對調和移動符號,并學會用所學修改符號修改片段,學習了古詩滁州西澗。板書內容【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利用關鍵句概括段意 關鍵句與段意有關,位置不固定學寫觀察記錄 主動思考、提出問題修改符號: 對調符號 移動符號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本堂課的設計內容較為豐富,先交流了如何找關鍵句及關鍵句在歸納段意中的作用,學習了寫觀察記錄,認識了對調和移動符號,并學會用所學修改符號修改片段,學習了古詩滁州西澗。先放手給學生自學嘗試,再稍作點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不足之處:由于是練習,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多多給予鼓勵,使之產生興趣,以及學習的自信。 備課素材備課素材【教材分析】這個語文園地有3項內容,分別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臺版塊是通過交流利用關鍵句歸納段意;詞句段運用分別安排了仿寫片段以及學會用新的修改符號補充修改片段;日積月累部分學習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詩滁州西澗,表達作者憂傷的情懷。【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描寫隱居生活的詩句竹里館唐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定風波 宋 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