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池子與河流教學反思二
池子與河流教學反思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與河流的對話展開敘述,告訴我們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社會多做貢獻,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時也告訴我們,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后的毀滅。本文的教學重點是:1.從池子與河流的對話中感受它們不同的人生態度。2.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一、教學效果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1.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質疑:池子與河流是什么關系?它倆之間發生了什么事?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潛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用心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2. 引導學生反復讀文,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1)“池子”為什么提議“河流”拋開原有的生活?(2)“河流”為什么會受人們的尊敬?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由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發言。3. 演一演、編一編相結合,內化語言。在學生充分朗讀后,我設計了演一演的環節,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學生能內化文本語言,帶上自己的理解演繹文本對話。但由于自己的指導和示范不夠到位,學生在演繹池子與河流對話內容不明確,有學生直接將旁白都讀了出來,也沒有很好地表現出各自的特點。有老師建議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就開始指導,我想也是,這樣肯定會比朗讀結束后之間就演一演更自然、順利。4. 延伸文本、體會道理。告訴我們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社會多做貢獻,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時也告訴我們,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后的毀滅。二、成功之處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朗讀,學生們可以自主解決一些疑惑。然后通過交流、討論,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層次。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品味它,讓學生暢談收獲,學生漸入佳境,學習也更加主動了三、不足之處1.重點詞語的理解不夠深入。有很多句子、詞語應該再深入體會一下,但我沒有做到,總是在趕時間。2. 朗讀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齊讀。應該用多種方式(比如開火車讀、分小組讀、男女生讀等)讓學生朗讀,等等。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運用情境導入的方式,設立談話情境,帶學生由課題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題,在這種氣氛下學生的情感得到調動,學習興趣也更濃厚。接著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與河流的對話為主線,理清文章線索。然后深入研讀課文,通過問題的引導、重點詞句的分析,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體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獨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級以小組為單位,談一談學完這篇課文所體會的道理。并說出來互相討論交流,最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