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古詩三首教學反思二
古詩三首教學反思元日講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戶戶貼對聯的喜慶場面; 清明描述了清明節人們去上墳,天氣蒙蒙細雨,人們的心情很悲痛;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雖然是思鄉情重,但也寫出了在重陽節習俗是登高,身上佩戴茱萸。通過學習本組三首古詩,讓學生更加了解到我們中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民風民俗。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字典、詞典,理解生詞意思。誦讀優秀詩文,注重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一、教學效果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1.誦讀導入,學生誦讀三首古詩,讓每一名學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體會三首古詩2.利用課件檢查生這些詞,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讓在學生與文本、教師和同學之間的對話交流中學習古詩,完成理解、積累語言,并適時的內化到自己的語言圖式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交流。3.研讀古詩,理解詩意。適時適量的讓學生了解作者寫這幾首詩詩的歷史背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4.品讀古詩,體悟情感。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邊讀邊想古詩描寫的場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5.拓展延伸,積累古詩乞巧。二、成功之處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復習古詩一般的學習方法: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于是我放手讓學生按照方法進行自學。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由讀到悟,在整個的自學過程中,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 三、不足之處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三年級學生的領悟水平,他們的回答總是與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遠,于是整個課堂變成了以我為主而學生為輔的畫面,他們總是在聽我講,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讀古詩,而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1.指名讀、齊讀兩首古詩。指名釋義文中的生字、新詞。2.理解詩意,體會情感想。自讀古詩,想想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看。看課后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將自己還未明白的地方在組內和同學討論。猜。根據自己的理解猜一猜詩句的意思,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議。師生對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說。學生說出詩句的意思。悟。感悟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誦。感情朗讀并背誦。小組合作,自學探究學習清明。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的方法。學生小組內研讀。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議。3.課外延伸,學會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