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一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科普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的聲音、海底動物的活動、海底植物差異、海底的地形和礦物等方面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在設計教案時我通過抓文章的中心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來理解課文內容,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教師教的主導性;同時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體現(xiàn)學生學的主體性。這樣的教學,改變了教師、學生、資源三者原來價值孤立的狀態(tài),將教師、學生與資源和諧地整合與統(tǒng)一,同時彰顯三者的重要性,讓學生更有效、更個性地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善于與人交流,對海底世界很感興趣而且富有想象力。但由于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對課文中描繪的神秘的海底世界既隔閡又神往,既熟悉又陌生。因此他們對于海底世界有所了解但缺乏親身體驗,所以在設計教案時主要從小組自主學習出發(fā),討論時引導學生圖文結合,運用課件,及時展現(xiàn)視頻、動畫、聲音,再現(xiàn)了課文的情景,變抽象為具體,變具體為生動,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在朗讀、想象中體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對大自然的喜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其次是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弘揚學生個性,陶冶、塑造學生心靈。(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yōu)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仿佛置身于美麗神奇、千姿百態(tài)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2)體現(xiàn)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的心靈。(3)滲透課堂作業(yè)中的人文性。在教學中,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蓮山課件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fā)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關于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么?請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yè)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字、詞、句、篇的聯(lián)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面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語文課還是一個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例如:學生理解“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的世界”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充當解說員想大家進行介紹。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綜合實踐能力。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時間把握不夠好,有些前松后緊。課堂調控靈活性不強,思考不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