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一
紙的發明教學反思紙的發明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紙”的發展歷程以及各種“紙”的優缺點。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上課伊始,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紙”制品展現在講臺上,再把課前用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紙粘貼而成的課題貼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當一個五彩繽紛的“紙”字呈現在同學們眼前時,他們個個揚起小臉兒,難掩心中的興奮,毫無疑問,孩子們已經被這五色斑斕的紙張吸引住了,我暗自慶幸一一畢竟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引導學生認識了這些不同種類的“紙”張之后,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紙”的發展歷史,并用“印刷術”引導他們說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樣,就做到了以學生的前概念為引導,從而更加激發了他們對于紙的探究欲望。雖然“紙的發明”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包含了豐富的信息,但它的字里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學說明文的課堂也是書聲瑯瑯的課堂,所以在第一課時中我鼓勵學生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跟著一起思考: “紙”這的發明創造,給人類歷史帶來了怎樣的發展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接著第二課時我創設回想的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紙”的發展歷程,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從記載文字的載體上“獸骨”、 “龜甲”、“青銅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紙”等中體會這些材質的變化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紙”發明的重要性,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從幾千年來文字載體的方便性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造紙術之所以稱為古代四大發明有其重要的意義。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為了一體,兩個字-自豪。引導孩子們通過計算紙的用量來使他們懂得浪費紙的現象時普遍存在的,說明我們提倡節約用紙的目的時為了保護木材資源,從紙的角度來談環保和愛惜資源,倡導學生節約紙張。這節語文課雖然還算進行的比較圓滿,但我始終忘不了探究活動中孩子們那種牽強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對同伴、對老師、甚至是對知識的一種懷疑。我一直鼓勵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中細讀課文,還是我對這堂課的準備不夠充分,在解決課堂突發問題這方面缺少教學智慧。課堂是預設和生成的辨證統一,是動態生成的過程。而“節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師高超的教學智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學機智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表現,它僅僅屬于成熟的、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深知自己并不成熟,更談不上經驗豐富,但我知道,教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