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 1 平均分(一) 教案
平均分(一)。(教材第7、第8頁)1.經(jīng)歷把小數(shù)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2.通過活動操作,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形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重點:經(jīng)歷平均分的操作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課件,圖片(糖塊)。師:同學們,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了,看看他們在忙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7頁情景圖)學生可能會說:這些同學在做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他們準備了糖塊、蘋果、果凍等很多好吃的。他們正在分這些好吃的,可能是想知道夠不夠吧。他們還把整理好的東西放在了箱子里。師:是啊,他們的準備工作很認真。其中有什么問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教學例1。師:我們來看看這6塊糖,如果要分成3份,該怎樣分呢?拿出你的圖片分一分。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分,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然后組織交流匯報。生1:我分的第一份是1塊糖,第二份也是1塊糖,第三份是4塊糖。生2:我分的第一份是1塊糖,第二份是2塊糖,第三份是3塊糖。生3:我分了三份,每份都是2塊糖。師:同學們都按要求把6塊糖分成了3份,其中有的同學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像這樣就叫平均分。2.教學“做一做”。師:你看下面的分法哪些是平均分?(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題)生:第一幅圖中的每份都是3塊,同樣多,所以第一幅圖的分法是平均分。師:你能看圖完成下面的練習嗎?(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然后組織交流匯報:一共有16片楓葉,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在分實物的過程中,體驗平均分,為學生經(jīng)歷實物分法的探究后抽象出用畫圖表示分法做準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嗎?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現(xiàn)象,收集后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A類把10個松果平均分給2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能分到( )個松果。(考查知識點: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確地進行平均分)B類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兩個盤子里。(考查知識點: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確地進行平均分)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A類:5B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