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 1 混合運算順序 教案
混合運算順序。(教材第4749頁)1.結合具體練習,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2.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重點: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難點: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課件。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100以內的兩步連加、連減計算,你們還記得計算順序是怎樣的嗎?生:100以內的兩步連加、連減計算,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的。【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引導學生回憶100以內的兩步連加、連減計算的順序,為混合運算順序的教學做準備】1.教學例1。師:你還記得53-24+38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嗎?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先算減法再算加法。師: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師: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減、乘、除這四種運算,其實是兩級不同的運算,加法和減法是同一級的運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級的運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也可以說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同級運算,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師:計算53-24+38,為了便于看出這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我們采用脫式計算,寫出每次運算的結果。(邊講解邊板書)師:現在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把綜合算式1535的計算過程寫下來。學生獨立完成計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師: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場比賽,用剛才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課件出示:教材第47頁“做一做”)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最后組織交流匯報,對完全正確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2.教學例2。師:請看題目,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2)生1:在蹺蹺板樂園里,有3組小朋友正在玩蹺蹺板,每組有4人。生2:還有7位小朋友在周圍觀看,問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師: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呢?生1:我先算蹺蹺板上有多少人,43=12(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12+7=19(人)。生2:我也是這么算的,不過我列的是綜合算式,43+7=19(人)。生3:在我列的算式里,7+(43)=19(人),因為要先求43,就用小括號了。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棒!其中7+(43)可以寫成7+43,因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減法。也可以說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乘除后加減。師:現在請同學們把下面各題第一步要先算什么圈出來。(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做一做”)(教師逐一出示,學生逐一回答,教師及時做出評價,以鼓勵為主)師:現在同學們運用這個規則完成例2的計算,好嗎?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計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重點說明運算順序。教師結合反饋情況,進行強調講解。3.教學例3。師:剛才我們說的兩種情況也可以歸納為一種情況,它們都是沒有括號的算式,如果在有括號的算式里,運算順序又是怎樣的?(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最上面一句話)學生齊讀: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師:運用這個規則,你能完成下面的習題嗎?(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例3)學生嘗試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重點說明運算順序。【設計意圖:層層深入,由扶到放,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在告訴學生運算法則的情況下,放手讓學生嘗試獨立計算,既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可以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掌握牢固】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同級運算,就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設計意圖:課末總結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條理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不斷產生驚喜。要經常評價學生、鼓勵學生,給學生以自信。在教學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熱情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心與心、情與情的真誠交流。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A類(考查知識點:混合運算;能力要求: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B類在括號里填數。88-()=5684+8=8()28-()=72(考查知識點:混合運算;能力要求:會正確地進行混合運算)課堂作業新設計A類:73+5=26(桶)B類:852教材習題第49頁“做一做”1. 39218195442.396863704相同點:數字和運算符號相同不同點:計算的順序不同3. 303565-567321(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