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 6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案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材第18、第19頁)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體會乘法與除法運算的區別與聯系,會運用乘法或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點: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難點: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課件。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猴媽媽分桃”的故事。(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例1)師:有一天,小猴和他的伙伴們下山去玩,走著走著,他們看見路邊的桃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于是他們爬上去摘了一些后,興沖沖地回家了。猴媽媽看到孩子們拿回來這么多桃子,可高興了,說:“今天,媽媽給你們分桃吃。”【設計意圖: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把教材中的例1編成了一個猴媽媽分桃的故事,并利用多媒體,以動畫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很自然地引入教學】1.教學例1。師:小猴們共摘了多少個桃子?生:摘了12個桃子。師:猴媽媽打算每只小猴分3個桃子,可以分給幾只小猴?該怎樣列式呢?生:這其實就是計算12里面有幾個3,所以列式是123。師:在小組里討論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得出結果。學生嘗試探究結果,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學生可能會說:我是這樣算的:第一只分3個,還剩12-3=9(個);第二只分3個,還剩9-3=6(個);第三只分3個,還剩6-3=3(個);第四只分3個,正好分完。我的想法是:1只猴子分3個;2只猴子分6個;3只猴子分9個;4只猴子正好分12個。我是畫圖得出的結果:我用12個圓圈表示12個桃子,每只猴子分3個桃子,所以我就每3個一組圈起來,這樣分成了4份,所以可以分給4只猴子。(對于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如果學生能說出來教師要給予表揚;如果學生不能答出來就進入下面的環節,教師作為參與者進行講解)師:這些想法都不錯。老師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探究并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作為參與者介紹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師:在計算123=?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想“3和幾相乘得12”,也就是想乘法口訣“三()十二”,根據“三四十二”,我們就可以知道商是4。師:你能用乘法口訣直接計算除法嗎?試一試。(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組織交流匯報時,重點引導學生說明應用了哪句乘法口訣。【設計意圖:在交流個性化算法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進而總結出:除以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2.教學例2。師:同學們,從這幅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信息?(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例2)生:廚師在蒸包子,每屜有4個包子,桌子上擺著6屜,一共有24個包子。師:你能選擇其中的信息,用算式表示出來嗎?生1:每屜4個包子,有6屜,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包子,用乘法計算:46=24(個)。生2:有24個包子,每屜放4個,可以放幾屜,就是計算24里面有幾個4,用除法計算:244=6(屜)。生3:有24個包子,平均放在6個屜里面,每屜有幾個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用除法計算:246=4(個)。只要學生的回答合理就要給予肯定,評價以鼓勵為主。【設計意圖: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乘法與除法的關系,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師:同學們,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規律是什么?A類算一算。243=284=205=147=328=426=(考查知識點:用乘法口訣求商;能力要求:會運用乘法口訣進行除法計算)B類根據乘法口訣填空。2()=12()4=205()=25()4=246()=18()3=15(考查知識點:用乘法口訣求商;能力要求:會運用乘法口訣進行除法計算)課堂作業新設計A類:874247B類:655635教材習題第19頁“做一做”1.4四46六65五52. 56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