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 4 解決問題 教案
解決問題。(教材第67、第68頁)1.初步學會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并能正確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3.在觀察思考中培養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重點: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點: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劃船嗎?今天老師要帶領22個學生去劃船,表現好才能入選喲。1.教學例5。師:先請學生看題,說一說從中知道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67頁例5)生1:我知道劃船的人數有22人。生2:我知道每條船最多坐4人。師:那“至少”是什么意思?生:如果再少一條船會有同學不能坐船,也就說要每個同學都能坐上船,而且船數又最少。師:該怎么解決問題呢?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生: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面有幾個4,應該用除法解答:224=5(條)2(人)。師:那余下的這2個同學該怎么辦呢?生:這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1條船,這樣就至少需要6條船。師:這個答案對嗎?生:每條船最多坐4人,5條船最多能坐20人,6條船肯定能坐22人,所以解答是正確的。師:講得很有道理。我們在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檢驗答案。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解答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67頁“做一做”)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生1:有27箱菠蘿,每次最多能運8箱,求至少要運多少次運完這些菠蘿,就是求27里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是278=3(次)3(箱),剩下的3箱也要再運1次才能運完,所以至少要4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生2:小麗有10元錢,要買3元一個的面包,求能買幾個,就是求10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103=3(個)1(元),剩下的1元不夠再買1個,所以最多能買3個。生3:如果用這些錢買4元一個的面包,算式就是104=2(個)2(元),同樣剩下的錢不能再買1個面包,所以最多只能買2個面包。(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說得有理有據的學生要多表揚)2.教學例6。師:你們見過這樣排列的小旗嗎?小旗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課件出示:教材第68頁例6)生:小旗是按每3面為一組的規律排列的。師:那么16面里面有幾組這樣排列的小旗?怎樣計算?第16面小旗應該是什么顏色?生:這就是求16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163=5(組)1(面)。師:余下的這1面就是最后一面,也就是第16面,說明這是一組里面的第1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師:按照這樣的規律接著往下擺,第27面小旗應該是什么顏色?生:就是求27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273=9(組),沒有余數,說明第27面小旗的顏色與一組里的最后一面小旗的顏色相同。【設計意圖: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也是課程標準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課堂上,學生借助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獨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究中不斷提升認知水平,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上,學生將已掌握的用除法解決問題的知識、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技能等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使遷移的能力不斷提升,努力做到“舉一反三”】師:同學們,和大家說說你們今天的收獲吧。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和情感化。2.在教學中教師講得少,學生說得較多、做得較多。我們知道真正的數學學習不僅是對于外部所授予知識的接受,還是主體的主動建構。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讓學生把思考過程和結果說出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A類(考查知識點:有余數的除法;能力要求: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B類(考查知識點:有余數的除法;能力要求: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作業新設計A類:446=7(輛)2(人)最多可以坐滿7輛車,剩余2人445=8(條)4(人)8+1=9(條)該租9條船B類:354=8(張)3(人)8+1=9(張)9張空桌正好夠用提問題并解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