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圓錐的認識 一課時 教案
圓錐的認識教材第31、第32頁。1. 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圓錐體積的計算。2. 通過觀察圓錐,建立空間觀念。3.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從實物抽象到幾何圖形的能力。重點:圓錐的特征。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圓柱紙筒,布,圓錐形的實物,圓錐模型,木板,多媒體課件,米(或沙子),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硬紙片。出示一個圓柱,用這個圓柱外殼套住一個圓錐。師:這是一個圓柱,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遮住。(邊說邊演示)如果這個圓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縮到圓心,那么圓柱將變成怎樣的呢?你們能試著描述一下嗎?學生回答。師:現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變成你們說的那樣。(教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師:像你們說的那樣嗎?學生回答。師:這個物體叫圓錐。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圓錐的有關知識。(板書:圓錐的認識)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設計意圖:借助學生感興趣的魔術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1.初步感知。電腦出示圓錐形實物圖。師:觀察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利用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像,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師: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學生回答。小結:看來圓錐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美化了我們的生活。2.了解圓錐的特征。(1)認識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中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它有什么特點。同桌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板書: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圓錐學具,同桌互相指認圓錐的頂點、底面和側面。教師請同學來說一說。(2)了解圓錐側面。讓學生用雙手摸一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師: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小結:圓錐有一個頂點,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3)怎樣畫圓錐的平面圖呢?示范:先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邊是虛線,然后畫出圓錐的底面,底面要畫成橢圓,最后標出頂點、底面、圓心O和底面半徑r。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圓錐。(4)認識圓錐的高。師:大家知道圓柱的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那么圓錐的高在哪里呢?先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然后全班討論。師:圓錐的高就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圓錐有多少條高呢?為什么?師:哪位同學能畫出這個圓錐的高?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畫。(5)測量圓錐的高。師: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課件演示測量過程,教師敘述: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將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同桌互相配合,動手測量手中圓錐的高。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測量方法?有其他測量方法嗎?師:如果是圓錐形的糧堆或沙堆,又該怎樣測量它的高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每個小組用米或沙子堆一個圓錐,想辦法測量一下它的高。(學生合作實驗,并進行交流展示)3.活動。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來輕松一下,拿出你們準備的三角形、長方形硬紙片,快速轉動,看一看是什么形狀。(學生操作演示,小組內互相表述)【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在動手合作中進行學習,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體會。圓錐的認識頂點、底面(圓)、側面、高(h)A類1. 說一說。(1)請你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2)請你說出圓錐的特征。2. 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考查知識點:圓錐的認識;能力要求:了解圓錐的特征)B類說說你在生活中見到的圓錐形物體。(考查知識點:圓錐的認識;能力要求:了解圓錐的特征)課堂作業新設計A類:1. (1)(2)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2. 圓錐和長方體圓錐、圓柱和正方體圓錐、長方體和圓柱B類:略教材習題第32頁“做一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