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一課時 教案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材第59、第60頁。1. 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能按要求將圖形放大或縮小。提高學生把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3.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到處存在著數學。重點:使學生明確圖形的各邊按照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后,其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難點:感受圖形放大、縮小的過程,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課件。1. 出示教材第59頁的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反映的是什么現象。2. 哪些是放大?哪些是縮小?師:由此說明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板書課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1. 出示教材第60頁例4。說一說按21放大圖形是什么意思。(圖形的各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2. 畫出放大后的圖形,通過數一數或者量一量的方法,看看三角形斜邊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3. 觀察、對比原圖形與放大后的圖形,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方法:結合具體圖形,討論交流。4. 匯報結果:一個圖形如果按21放大后,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有變。5. 討論:如果把放大后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照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圖形縮小了,但是形狀不變,縮小后的圖形各邊的長度分別縮小到原來的)【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體會。圖形的放大與縮小A類用5根相同的小棒擺成一個五邊形,若用相同的小棒擺一個邊長放大到原來的4倍的五邊形,需要多少根小棒?(考查知識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力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B類在方格紙上,把下面的圓按12的比例縮小。(考查知識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課堂作業新設計A類:54=20(根)答:需要20根小棒。B類:教材習題第60頁“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