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教案(全冊)(總48頁)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資源目錄 4.1.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2、3 4.1.2人的生殖 3、4 4.1.3青春期 5、6 4.2.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6、7、8、9 4.2.2消化和吸收 10 4.2.3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1、12、13、14 4.3.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4、15、16 4.3.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6、17 4.4.1流動的組織血液 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19、20、21 4.4.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21、22、23 4.4.4輸血與血型 24、25、26 4.5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26、27、28 4.6.1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28、29、30 4.6.2神經系統的組成 31、32、33、34 4.6.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35、36、37 4.6.4激素調節 38、39、40、41 4.7.1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41、42、43 4.7.2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44、45 4.7.3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45、46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學目標 概述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過程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重點和難點 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搜集有關生物進化論和神創論觀點的資料及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片等。 學生:搜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課時分配 2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人類的起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認識觀察現代類人猿 推測森林古猿當時的生活狀況 敘述課前搜集的有關人類起源的相關資料和內容,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傾聽教師有關生物進化論與神創論的介紹,并發表自己的觀點。觀看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片。通過對比找出現代類人猿與人的異同點。通過觀察圖片和錄像片,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嘗試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況。組織交流、評價,并補充。介紹有關生物進化論觀點與神創論觀點的爭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唯物觀和唯心觀點的斗爭。指導學生閱讀圖書和觀看錄像,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思索、回答,并補充。鼓勵和引導學生從運動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膽進行想像,并進行適當的補充。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環境的變化 (地殼的運動導致)分析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地殼的劇烈運動,使自然環境發生變 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組織學生分析,教師進行補充、糾正。古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證據及歷程進化的主要證據:化石觀察早期的古人類化石,發現并提出問題,根據 書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東非人”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進化的地位。小組討論、分析交流: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勞動、使用工具、語言等方面的變化。分組游戲。(肢體表達一句話的意思,體會語言的重要性)指導學生觀察圖中的要點(骨骼的長短、粗細,骨盆的 形態等)并進行分析,引導答疑,樹立進化的觀點。 強調人類進化過程中幾個方面的重要變化。提醒學生在生活中應很好地運用語言與他人交流。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發展小組討論:明確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猿同祖,人猿應友好相處。我們有責任保護好珍稀、瀕危的現代類人猿。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教學反思:第二節 人的生殖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3.能描述受精過程和胚胎發育的過程能力目標: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能力;通過觀察圖片、看錄象提高觀察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增強孝敬父母的情感。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受精和胚胎發育難點:胚胎的發育過程課前準備:教師:掛圖、寫好內容的紙條、膠條、錄象學生:課前預習、分出男女生代表組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第二節 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二、生殖發育過程受精受精卵發育胎兒分娩由作為物種的人的由來引出個體的人是怎樣生殖發育的。出示掛圖,觀察思考,說明分組競賽的規則,得出正確結論放錄像學生回答觀察準備小組活動小組按規則活動結果展示在黑板上認真觀看課堂小結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總結回顧所學知識,歸納總結布置課下作業投影展示1.向媽媽了解生育自己的過程2.為媽媽進一份孝心教學過程:(P8-P12)板書設計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第二節 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二、生殖發育過程受精受精卵發育胎兒分娩引言:作為物種的人是怎么來的?作為個體的人又是怎么來的?你知道父母生養你的過程嗎?新課:這節課同學們和我一起探討個體的人究竟是怎么來的。請看男女生殖系統結構掛圖同學們課前做了大量準備,下面聽好規則組與組競賽。黑板上有4幅男女生殖系統結構模式圖,講臺上有寫好的結構名稱及功能的紙條,有膠條,請男女生代表組在最快的時間內把紙條貼到相應的位置。生殖系統是人體八大系統之一,現在同學們都能正確地認識其結構與功能,但我們知道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即使沒有布的時候,都知道用樹葉、獸皮包住露在體外的生殖器官,為此,生殖系統是一個隱秘的器官。請看錄象請概括一下錄象內容?是由森林古猿進化來的父母生的回答(略)認定了新的學習目標看圖、識記結構與功能按規則活動(活動過程略)聆聽、思考樹立正確的倫理觀認真觀看精子怎樣進入卵細胞;受精卵在母體中發育;胎兒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發生聯系;胎兒的分娩。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思想上有何啟發?課后作業:1.閱讀P13科學技術社會內容,可繼續關注這方面的信息。2.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進行知識總結;談感受(略)定期由組長檢查第三節 青春期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知道青春期的特點。2.能正確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3.知道青春期的衛常識。能力目標:通過活動,培養觀察、思考能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情感態度:1.養成青春期衛生保健的習慣。2.形成正確的性觀念。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學重點和難點:青春期身體變化及青春期心理衛生課前準備: 教師: 1.實物投影儀2.投影片3.年級學生情況4.指導學生排練小品學生:預習,排練小品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第三節 青春期一、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身高、體重突增;卵巢、睪丸迅速發育;神經系統、心臟和肺功能明顯增強二、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及健康度過青春期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引言:青春期寄語出示圖片資料分析青春期生理方面的變化根據討論總結并強調衛生保健提出問題,引出小品,引導討論,明確方向。強調正確對待青春期及調試方法。有疑惑要及時與好朋友交流或與家長老師溝通。聆聽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總結得出結論演小品討論,解決疑惑,健健康康度過青春期。養成良好的生理心理衛生習慣,珍惜人生的黃金時期青春期。教學過程:(P14-17)板書設計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青春期寄語第二節 青春期一、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身高、體重突增;卵巢、睪丸迅速發育;神經系統、心臟和肺功能明顯增強二、青春期的心理變化及健康度過青春期課堂小結引言:投影展示并真情地朗誦:青春期是人生關鍵時期,是人生過渡時期,走好青春期,是未來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學們有的已經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將步入青春期。有人說,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所有關心你的人們會說,你們不要被鮮花陶醉,不要被暴雨打濕,你們要用理智迎接這花季雨季。理智思考之時是你長大之時。人來到世界上,要走過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把握好每個時期是你一生的成功。怎樣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呢?投影展示圖片資料并出示討論題(見課本P14)身體其它方面的變化(學生不好意思講)由老師講(略)在青春期會有那些疑惑?應該怎么辦?演小品;每個小品演后適時請同學討論解答,教師補充(過程略)這節課我們知道了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及心理變化。同學們的觀察、思考、討論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學更為出色。青春期會有很多疑惑或誘惑,你怎樣把握好青春期呢?我建議同學們要與家長、老師、好朋友及時溝通;我把這幾句話送給你們: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種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種樹;如果你想終生受益,你就種理想。認真傾聽并進入新課觀察思考小組交流:1. 男孩和女孩開始身高突增的年齡有差別:一般地說,女孩早于男孩2. 圖中數據只是某地區的男女平均值,因此會與自己有區別。3. 通過觀察卵巢睪丸發育趨勢的曲線圖可以發現,隨著睪丸卵巢的發育,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依次明顯增加,體重也增加,所以,體形也會放發生變化。小品一請假(大意是女生向體育老師請假被批準,男生有意見)小品二上課走神(大意是男生第一次遺精,女生初潮不知如何應對,致使上課好朋友之間傳紙條,影響上課)小品三赴約嗎?(大意是一女生接到同班一帥氣男生的紙條,約她晚上去看電影,去還是不去?)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一、教學設計思路本節中主要講述六大類營養物質及六大類營養物質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和食物來源。在教學時,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資料分析得出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大類營養物質,并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和食物來源。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能力目標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情感目標關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識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三、重點難點1.營養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生對探究數據的處理。2.探究活動的組織,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該節的難點。四、教學媒體各種食物掛圖,例:糖類含量較多的食物、脂肪含量較多的食物、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等掛圖。五、課時建議2課時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第一課時)學生活動引入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吃過哪些食物?它們都來自哪些生物?為什么我們每天都要進食呢?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肉、蛋、奶、白面我們吃的糧食、蔬菜和水果等來自植物、肉、奶等來自動物。食物為我們提供營養物質。 新課教學每個同學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并通過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把這兩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填入P21資料分析的表格中。(學生寫出兩種食物,查閱教科書第41-42“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寫資料分析中的表格)寫出的食物有米飯、面、豬肉等。指導學生查閱表格。這兩種食物中各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它們所占比例相同嗎?請同學們討論。這兩種食物中都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等六類營養物質。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多少不同。糖類、蛋白質、脂肪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它們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22頁的課文,在書上劃出來。也可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劃出重點,舉出例子,寫在書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人體細胞所含物質的來源。巡視、指導學生看書和完成討論,并給予表揚。食物中含有能量, 這一結論是僅僅靠推測得出的嗎?能不能通過實驗來測定呢?下面我們就分小組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小組同學通過看插圖并討論后,提出探究的問題。各個小組的探究問題可能不一樣。請同學們看教材P23頁中的插圖,你們小組想知道什么呢? (讓學生明確探究過程中,問題不同,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不同)。食物中是否確實含有能量?花生種子中含有多少能量?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個能量多巡視、指導,糾錯。各小組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能否作出假設。如能,則各小組積極討論,作出假設。請將課前準備的實驗裝置向同學們展示,并說出它的優點。肯定學生的制作及豐富的想象力。各小組討論、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課前自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探究。請各組同學討論、交流各自設計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進行操作。巡視并對探究過程給予適當的點拔指導。 教師留下15分鐘左右給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和對數據的處理。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交流,說出實驗結論。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或改進方案中的一些步驟。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和對探究過程的反思。總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師活動(第二課時)學生活動引入上一節課主要了解了營養物質中富含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食物中還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對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質呢?有,如水新課教學為什么水分對我們的生命這么重呢?因為水分是人體細胞的一種主要成分,約占體重的60-70。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開水都無法進行,廢物也只有溶角在水中才能運送出動。 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從含量,還是作用來看,水都是我們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所產,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白開水。(以看病的方式,學習無機鹽與維生素的知識)要保持健康,只多補充水分可不夠。有兩類營養物質,在我們身體內含量雖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們,我們就會患各種各樣的疾病。同學們知道它們是什么嗎?無機鹽和維生素。完全正確。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種類都非常多。如果同學們有挑食的贊美,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種維生素或某種無機鹽而營養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學就患病了。(課前挑選了一名學生以角色形式,自說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看來這位同學病得不輕。同學們都是“小醫生”能幫這位病人看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嗎?缺鈣。我覺得不對,缺鈣只影響骨骼發育,不會影響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應該是缺碘。這位同學分析得非常好。但當醫生不能只看病不開藥呀!你覺得要治好他的病,應該多補充哪些食物呢?海白菜。海帶。海中的魚蝦。(氣氛活動,臺上的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臺下的學生發言踴躍,熱烈,查食物成分表積極。)對,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帶等海產品。我們內陸地區食海產品的機會相對較少,為了補充足夠的碘,我們吃的鹽都是“加碘鹽”。根據同學的表演和老師的板書,填寫表一和表二。還有“小患者”愿意讓同學們幫助診斷的嗎?(注意引導學生做診斷,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寫板書)除同學們說到的一些癥狀,還有一位同學,經常出現排便困難的癥狀,大家覺得應鑫補充哪類食物呢?我也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后來我媽媽讓我多吃水果和筍子,這種情況就消失了。多吃新鮮蔬菜也可以。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幫助排便呢?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纖維素除了能幫助排便外,對身體還有許多好處,所以一些科學家將它稱為“和七類營養素”。(引導學生看書P28-29)原來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種類這么多,這么重要。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發現有的同學表演能力非常強,有的同學自學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學簡直就是小辯論家,讓老師刮目相看。在這一節的學習中,同學們覺得自己有哪些(回憶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種類)我們應該改掉偏食的毛病。 我覺得我的膽子比以前大了。現在你能說出它們的種類嗎?只要大家有收獲,我們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類營養物質后,能自覺地合理飲食,健康快樂地成長。小結本節中主要講述六大類營養物質及六大類營養物質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和食物來源。在教學時,老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資料分析得出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大類營養物質,并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和食物來源。課堂練習練習鞏固書P27-28練習題七、板書設計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糖類、脂肪、蛋白質1.糖類(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等)功能:供能來源:糖、土豆、饅頭米飯等2.脂肪功能:貯能來源:大豆、動物脂肪、植物油、花生等3.蛋白質功能:構成來源:魚、肉、蛋、牛奶、大豆等二、水和無機鹽1.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約占體重的60%-70%,是人體不 可缺少的重要物質。2.無機鹽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三、維生素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第一課時 消化教學目標:1 知識:了解消化系統的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2 能力:通過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進一步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淀粉的化學性消化過程以及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難點:淀粉的化學性消化過程以及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酶的作用課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有關實驗。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引言: 當我們慢慢地嚼饅頭時,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兒,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是饅頭里含有那種甜甜的糖?觀看、思考演示實驗:將饅頭泡在水中,檢測饅頭水中是否含有麥芽糖。1、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分組實驗同組學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協作,對照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歸納實驗結論,提出并強調消化酶的作用。2、淀粉的消化觀看動畫課件,理解淀粉的整個消化過程。通過演示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淀粉的整個消化過程。3、消化的概念通過淀粉的消化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消化的概念。啟發、誘導4、簡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讀消化系統的組成圖。引導學生講解消化系統的組成。5、蛋白質、脂肪的消化讀圖,找出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部位。用課件簡單講述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6、總結食物中六大類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傾聽講授第三節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課題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怎樣做到合理營養?2、通過“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活動的參與,期望通過分析和思考得出正確的膳食理念。 (二)、能力目標: 1、學生分組討論分析飲食與健康關系的圖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合作的能力。2、通過觀察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等的圖片,培養學生通過解讀圖片獲得知識的能力。3、通過讓學生為家長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目標: 1、認同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促進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2、通過展示食譜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滲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4、通過對食譜的設計,讓學生增加對家庭、對父母的責任感。三、教學重點難點(一)重點:1、 明確 “合理營養”的內容。2、 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二)難點:3、 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四、教法與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啟發式教學、直觀展示、看圖分析等多種方法。學生采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觀察、討論、分析和設計等學法。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播放一段不合理膳食導致生病的動畫視頻,讓學生觀察發現問題。2、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飯是每個人天天要吃的,可是在這極其平常的事情中,卻有著不少學問,那究竟有什么學問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中“合理營養”的內容。觀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播放一段不合理膳食導致生病的動畫視頻,從而引導學生對吃飯問題的思考進而導入新課,啟發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積極的進入探索學習的角色。探索新知感悟生活一、合理營養。(設疑過渡:什么是合理營養呢?)(一)用多媒體展示幾幅有關飲食與健康的關系的圖片。1、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2、讓學生得出“合理營養”的概念。(二)設疑: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呢?(三)多媒體展示:我國營養學家設計的“平衡膳食寶塔”圖片及問題。1、營養學家將食物分為哪幾類?2、一日三餐的合理能量比例大約是多少?3、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合理膳食的科學道理。(四)安排學生活動:(過渡:同學們,我想你們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你們中間一定隱藏著許多優秀的營養師。那老師今天就給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參加一場設計比賽。用所學的營養方面知識為父母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舉行一場設計比賽: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在小組內共同為家長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午餐食譜。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設計要求。(五)引導各小組學生展示設計的食譜,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并進行評比。(六)法制滲透:同學們所設計的食譜都非常的好,可是再好的食譜也需要購買原料來制作,比如油、肉和奶之類的物品,那你可要當心啦,(展示地溝油事件和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圖片)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獲取非法的利益,不責手段的生產一些劣質產品,害人害己,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識別哪些食物才是安全的呢?我們下節課一起探討“食品安全”的知識。觀察圖片,小組討論,派代發言學生討論總結得出合理營養的概念。觀察圖片自主閱讀教材中的資料,并小組分析討論問題,小組討論動手設計展示成果評比 自我評價通過設疑過渡,體現課題與教學內容的關系。通過觀察圖片1和圖片2,讓學生發現不吃早餐的危害;觀察圖片3、4、5,讓學生知道挑食、偏食的危害。觀察圖片6,讓學生明白某類營養物質過量對身體有害。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習慣的圖片,從圖片中發現問題,并進行思考、討論。增強學生自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歸納得出合理營養的概念。引導學生小結知識,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掌握。通過師生、生生的共同探討,使學生明確究竟什么樣的飲食結構才是合理營養。為本節課中為親人設計午餐食譜活動,作好理論知識的鋪墊。過渡語言可以使學生更加自信,更積極的參與活動。這一活動在本節課中占的比重很大,它體現了生物學來自生活,指導生活的學科特點,更重要的是在為親人設計食譜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關愛身邊親人的情感,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及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展示食譜,教師點評及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體會活動帶來的喜悅。通過食譜的制作需要購買原料時涉及到食品安全,通過列舉食品安全事件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同時并自然過渡到下節新課食品安全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知識小結 布置作業1、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知識2、 課堂練習。3、 布置課后作業。1、歸納總結2、討論、分析、發言3、實踐調查1、總結本節所學內容。2、檢查教學效果及知識的拓展3、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第一節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目標(一)知識1. 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二)能力通過資料分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應自覺地維護環境中空氣的清新、清潔。2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資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查閱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資料。自編小品三心二意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新課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引如新課.通過思考,描述感覺,回答問題.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如捏鼻子,閉嘴。請學生談談感受,引起學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呼吸系統的組成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看書43頁圖-25,思考:呼吸系統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討論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捏鼻子,閉嘴的感受。明確鼻、咽都與外界相通,是外界氣體進入肺的門戶。根據不同的感覺來推測呼吸道的作用。演示課件: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和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一個通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組織學生比較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的感受,來推測呼吸道的作用。從而引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三、呼吸道的作用1、氣體進出的通道。2、具有溫暖、濕潤、清潔空氣的作用。3、發聲學生閱讀資料,討論45頁的討論題,明確:1、骨與軟骨作支架,使整個呼吸道暢通。2、用鼻呼吸,黏液能濕潤空氣,鼻毛能清潔空氣。鼻黏膜內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溫暖的血液流經鼻腔時,散發出許多熱量,可以溫暖吸入的空氣。3、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疾病。增強保護環境,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不要隨地吐痰的認識。組織學生閱讀44頁資料分析,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以下問題: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演示圖片:氣管呈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情景:在冬天張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覺有什么不同?演示圖片:鼻黏膜3有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為什么?4痰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演示:氣管壁縱切圖結合SARS對學生進行衛生教育。通過資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咽、喉有什么作用?請欣賞小品:三心二意為什么吃飯時不要大聲談笑?演示課件:呼吸與吞咽的關系,示會厭軟骨的作用。演示課件:聲帶的發音,示喉的作用。四、小結學生思考,闡述自己的認識。引導學生回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課題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二)課時1課型新授目的要求知識目標:通過資料分析演示實驗等,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能力目標:通過資料分析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觀察、總結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人體呼吸系統的完美結構重點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難點分析設計對照實驗的目的關鍵課堂組織教具澄清的石灰水,干凈的玻璃管,燒杯,香水,廣口瓶。板書設計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1肺泡特點2肺泡內氣體交換的過程教 學 內 容教 法學 法目 標時間組織教學: 導言:氣體在呼吸運動作用下進入了肺,這只是完成外界氣體和肺泡內氣體之間交換的過程,請同學們回憶這個過程。它不是呼吸的結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內氣體與血液間的氣體進行交換了,而血液又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進行交換才是呼吸的實質。那么進入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之間是怎樣進行交換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肺內氣體發生的變化。新授過程: 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1、呼出的氣體與環境中的氣體的差別 2、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a氣體交換的原理 b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 c氣體交換的過程 小結 練習及知識點的鞏固 復習導入 指出本節的學習目標 200多年前,人們還不知道環境中的氣體成分,拉瓦錫做了許多實驗,最后檢測到空氣中約有21%是氧氣,78%是氮氣,后來科學家又進過許多實驗測出空氣中還有少量水二氧化碳等其他氣體,揭開了空氣組成之謎,今天你能設計實驗探究呼出的氣體和環境中氣體的差別么?請學生設計演示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分析資料 氣體怎樣從肺進入血液中?噴灑香水,聯系今天剛發生的沙塵暴 模型及ppt引導聯系小腸適合吸收的特點 視頻ppt 回憶呼吸運動的原理 整體認識呼吸過程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內的氣體交換, 激起探究的欲望設計實驗1提出問題呼出的氣體和環境中氣體的差別么?2作出假設呼出氣體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3制定計劃參考資料分析4實施計劃進行實驗5分析結果甲乙瓶渾濁程度不同說明什么6得出結論呼出氣體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體會擴散的原理,氣體總會從高濃度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理解氣體進入人體也是通過通過擴散作用。 歸納肺泡特點 引導學生歸納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細胞的過程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課后題和導航 溫故知新 了解本課學習目標 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探究精神 培養探究能力 分析氣體的變化 擴散的原理 理解結果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理解氣體交換的過程 3 1 10 3 5 10 5 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 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3、 能夠簡單分析血液常規指標,提高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 通過對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血液觀。重點和難點重點: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難點:顯微鏡下分辨各種血細胞,理解血液屬于組織。課前準備教師:1、課前準備新鮮的血液,放入抗凝劑,靜置數小時,留待上課觀察2、準備顯微鏡及人血永久涂片。3、制作課件輔助教學4、收集整理數份血液常規化驗單,供學生分析。學生:1、復習顯微鏡的使用。2、結合預習提綱,預習本節內容。3、收集有關血液的資料:人類對血液的認識過程、血液循環的發現等。課時分配:一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一節 流動的組織血液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血漿:成分作用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觀看課件展示的內容:繁忙的陸路、水路和航空運輸,結合簡短的說明。由宏觀到微觀,在人體內同樣存在著繁忙的“運輸線”完成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引入課題同學暢談對血液的認識。觀察出現分層現象的血液,結合討論提綱,小組交換認識,派代表發言。結合實際展開交流討論。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圖片,識別各種血細胞。展示課件,創設聯想的思維空間,認識物質運輸的重要性。問題導入,運輸業需要車、船、飛機等搭載貨物,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通過什么“搭載”呢?教師引導,理順學生認識,對不同觀點分別處理。設疑,引入血液的組成。提供相關資料并組織分析,討論。巡視指導。課件展示各種血細胞的顯微圖片及電鏡下的形態。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嘗試區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能力目標1通過對血液結構功能的學習,掌握認識和區分三種血液的能力。2通過對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情況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3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情感目標形成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結構與功能統一的思想,養成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