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分類、整理 一課時 教案
分類、整理教材第27頁的例1及練習七的第1、第3題。1.初步感知分類,通過操作學會分類、整理的方法。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把物體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整理。課件(錄像或掛圖)。1.(1)()個()個()個(2)比少()個,比多()個。2.長方體有()個,正方體有()個,圓柱有()個,球有()個。1.學習按單一標準分類、整理。感知分類、整理。課件(錄像或掛圖)顯示氣球,同學們仔細觀察。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有各種形狀和顏色的氣球。有這么多的氣球,可以怎樣分類呢?我們先按不同的形狀分一分,數一數每種氣球各有幾個。引導學生說出:有3種形狀的氣球,并數出每種形狀的氣球各有幾個。板書: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引導學生說出:最多,最少。2.學習按不同標準分類。(1)分小組互相說說這些氣球還可以怎樣分類。(2)老師組織匯報交流。學生每次分完,都要說說是按什么分的,為什么不同的同學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就應該肯定。(如有的同學按顏色分,有的按個數分等)1.練習七的第1題。2.練習七的第3題。1.在水果下面畫“”,在蔬菜下面畫“”。2.把會飛的動物涂上顏色。3.數一數,涂一涂,填一填。()個,()個,()個。()最多,()最少。課堂作業新設計1.略2.涂色略6433思維訓練1. 2.略3.涂色略654分類、整理1. 分類的方法。(1)單一標準下的分類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間共有的某一種屬性作為標準,把它們劃歸為一類,它的分類結果是一定的,不可改變的。(2)不同標準下的分類就是事物之間有幾個相同的屬性,我們分別以某些屬性為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不同標準的分類,由于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2. 分類的依據。(1)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2)根據事物的功能和用途(個別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進行分類。(3)根據概念,即根據客觀事物抽象出的本質特征進行分類。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紹分類的思想,使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然后通過大量的操作使學生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某一給定的或選擇某個單一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能夠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為學生提供充分“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選擇學具和教具時,可以因地制宜,讓學生熟練地分類,不僅使學生感到很親切,而且又體會到數學的工具性,從而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