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 第二課時 教案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教材第65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五第5、第6題。1.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2.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1.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法。課件、投影、小棒等。1.口算。(投影出示)36+2=70+29=60+15=48+50=4+81=91+7= 23+40= 9+20= 20+23= 15+3=2.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8+6=7+9=8+4=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教學例2。(1)用課件演示聯歡會場景。老師描述:在聯歡會上,同學們唱歌跳舞表演節目,老師給他們搬來了飲料。(課件顯示桌上的一箱飲料有28瓶,零散的有5瓶,一名女同學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瓶?”)(2)求“一共有多少瓶”。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28+5。板書:28+5分小組討論怎樣計算28+5。組織交流計算方法。甲組代表回答:28+5可以這樣算,先把28根小棒湊成30,從5根里面取出2根,湊成30根后,再用30根加上剩下的3根是33根,所以28+5=33;也可以先把5分成2和3,用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3等于33。因此算出了有33瓶。老師板書:28+2=30 30+3=33乙組代表回答:28+5,我們是這樣算的,通過擺小棒,把單根的合并,8加5是13根,滿了10根打一捆,20+10=30,30+3=33,所以28+5=33;還可以先把28分成20和8,8+5=13,再用20+13=33,通過擺小棒想到了28+5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8+5=1320+13=33同學們分小組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了28+5=33。2.教材第65頁“做一做”第2題。在學生獨立計算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方法。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老師板書:6+7=13 46+4=50 8+2=10 8+3=1140+13=53 50+3=53 10+61=71 11+60=715+5=10 8+9=17 48+2=5010+30=40 40+17=5750+7=571.教材第65頁“做一做”第1題。2.計算下面各題。26+7=2+39=6+18=26+9= 57+5=29+4= 48+5= 9+83= 37+9= 25+6=哪道題計算錯了,把它改正過來。課堂作業新設計1.317+4=1120+11=31446+8=1430+14=442. 33412435623353924631思維訓練教材習題教材第65頁“做一做”2. 53714057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在用個位上的數加一位數后,還要加上整十數。教材的內容分兩層:第一層,呈現開聯歡會的部分場面,并用圖畫和對話形式呈現計算問題和所需要的一個相關數據,圖下配有算式。第二層,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討計算方法。學生有前面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又有動手操作的基本能力,計算時,不難發現:可以先把28湊成整十數,把5分成2和3,28+2得30,30+3得33;還可以先算8+5得13,再算13+20得33。下面的兩幅圖,分別用小學生的話說明上述兩種計算方法,用實物圖(整捆和單根的小棒)分別顯示動手操作的過程。在計算完成的基礎上,小精靈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由學生身邊的活動實例引出計算問題,使計算教學蘊含具體的生活內容,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并顯示不同的算法,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從提出問題到動手、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到交流成果,都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的編寫意圖。學生是在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去學習新知識。1.充分開放教學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節課設計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的機會。引入階段,在情境的支持下讓學生自己提出并確定學習、研究的材料;探究階段,通過學生自己擺小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來展示、證明自己的計算方法,使研究過程體現開放與自主,努力營造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交流與發展。鞏固發展階段,學生根據不同的要求在方框里填數,加深了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的認識,通過小組合作在填的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2.充分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聯系,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皟晌粩导右晃粩怠币徽n,從情境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的方法來展開和驗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3.以數學知識為載體,體現課程標準精神,促進學生探索。本節課的設計力圖以“兩位數加一位數”這一數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建立在自己的實踐經驗和主動建構之上,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達到“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的要求。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研究,推導“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進行展示交流,呈現多樣化的算法,能較好地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和研究的樂趣,既使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又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感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