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簡單的計算 第二課時 教案
簡單的計算教材第58頁內容及練習十三第4、第8題。1.能正確地進行關于元、角、分簡單的加、減法計算。2.理解元、角、分的加、減法計算的算理。3.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元、角、分的加、減法計算。模擬人民幣、課件(或掛圖)。1.模擬購買玩具的活動。活動中老師當售貨員,學生當顧客。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2.匯報、交流上節課布置的課后作業。學生邊匯報,邊用實物投影顯示教材第59頁第2題的表格。1.教學例7。模擬購物活動。老師提問:用13元錢正好可以買哪兩種雜志?生1:畫報和連環畫。生2: 我是小學生和卡通世界。老師:“正好”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發表,老師總結“正好”在這里的意思。請同學們回答是怎樣算的。生1:6+7=13(元)生2:5+8=13(元)1.練習十三的第4題。2.練習十三的第8題。教材第58頁“做一做”。課堂作業新設計1. 乒乓球和呼啦圈或跳繩和羽毛球。2.49元思維訓練玩具車和童話選集教學關于元、角的加法計算。通過讓學生怎樣購買花正好的錢數,使學生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關于元、角的加法計算問題;使學生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購小件商品的問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知道如何有條理地選擇信息,培養積極探索的習慣。教學關于元、角的減法計算。通過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綜合運用人民幣的知識和10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減法計算問題;通過解決以上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的購物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學生對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是零散的,加上他們花錢的經驗比較少,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模擬購物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交易功能,從而對人民幣形成較完整的認識。用圖片導入,目的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認知,讓學生了解人民幣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為下面人民幣簡單的計算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充分交流算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他們零散的、不規范的和不確切的算法進行糾正和整理。通過怎樣購買的交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從多角度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后模擬了一個真實的購物環境,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為了使小組活動有效開展,活動之前先對“售貨員”和“顧客”提出要求,并加以強調,力求人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