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數的順序 比較大小 第三課時 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材第43頁的內容及練習九第4題。1.進一步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3.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系。課件(或掛圖)、數字卡片。1.游戲“找朋友”。7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 10056后面的第4個數 717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 17個位是3,十位是9 93百位是1,十位和個位都是0 602.猜一猜。小明說:“我們一(1)班的人數比35多,比40少。”一(1)班可能有()人。為什么?(可能有36人、37人、38人、39人)1.教學例6。(1)課件動態出示例6。先出示有58個紅球的瓶子。請學生估一估,有多少個紅球。在學生估測的基礎上告訴學生估測的一般方法:先數出10個,再估一估瓶子中大約有幾個這樣的10個。用這樣的方法先估出瓶子中大約有紅球60個,然后組織學生5個5個(或2個2個)地數,每數5個,課件動態地將5個紅球放入一個空瓶中,直至最后數得紅球是58個。接著分別出示有15個藍球和10個黃球的瓶子。讓學生把這3個數按順序排列出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581510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10”連接,你還能把這些數的大小關系說得再明確些嗎?(2)小組合作,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比一比,哪組說得對,哪組說得多。集體匯報、交流。甲組: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乙組:58比10多得多,10比58少得多。丙組: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2.教材第43頁“做一做”。根據水果的個數,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說。例如,65比25多得多,25比65少得多;25比30少一些,30比25多一些。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多一些”和“少一些”進行比較,將“多得多”和“少得多”進行比較(橫向)。在此基礎上再將“多一些”和“多得多”與“少一些”和“少得多”進行比較(縱向)。使學生理解:兩個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來表述;兩個數相差較大的情況下,應該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來表述。3.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說一句話。1.根據圖意,說一說你可以想到哪些數學問題。下表是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四個城市的得票情況。城市伊斯坦布爾巴黎多倫多北京票數91822562.判斷。(對的畫“”,錯的畫“”)(1)100比9多得多,比99少一些。 ()(2)73比69多一些,69比73少一些。()(3)79比16多得多,比85少一些。()(4)25比19多一些,比100少得多。()3.選擇。(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1)76比8(),比81()。(2)97比93(),比3()。4.練習九的第4題。1.看誰算得最巧妙。7+8+3=19-6-9=14-8+8=2.用今天學的知識說一句話。課堂作業新設計1. 56比9多得多,9比56少得多。(北京與伊斯坦布爾票數相差較大)18比22少一些,22比18多一些。(巴黎與多倫多的票數相差不大)北京票數最多(56票),伊斯坦布爾票數最少(9票)2. (1)(2)(3)(4)3. (1)(2)4. 小豆:80小跳:28思維訓練1. 184142. 94比9多得多,9比94少得多。(答案不唯一)這部分內容是在認識100以內數,并會比較數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提供給學生三個盛有不同數量小球的瓶子,引導學生交流得出“藍球比黃球多一些,黃球比藍球少一些”。“做一做”讓學生試著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及這些詞在生活中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的能力。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100以內的數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會比較大小,進一步理解了數的意義,為學習本課知識作好了鋪墊。由于學生年齡小,雖然對“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多得多、少得多”學生生活經驗少,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概念,教材沒有在數量上給予限定,全憑學生的直覺與理解。所以,學生學習本節課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在學法指導的同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對于學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釋要給予肯定,允許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課堂設計之前可以加入這樣的課堂引入: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10根,第二捆58根,第三捆是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小棒,是15根。隨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較,讓學生說都發現了什么。然后出示盛小球的瓶子圖,讓學生先估一估每種球的個數,用一句話描述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在情境中讓學生靈活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一聯系實際,自主探索1.教學“多得多”“少得多”。師:今天這么多老師來聽課,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歡迎。學生站起回頭環視教室四周,向聽課老師問好。師:聽課老師和咱班學生人數相比,結果如何?生:聽課老師比上課學生少,上課學生比聽課老師多。師:聽課老師比上課學生少一些嗎?該怎樣說更準確一些?引出聽課老師比上課學生少得多,上課學生比聽課老師多得多。師:聽課老師有6人,咱們班學生有36人,6和36相比,情況怎樣?引出“36比6多得多,6比36少得多”。2.教學“多一些”“少一些”。分別請男、女同學站起來,讓學生觀察、猜測:“男、女生人數相比,相差多嗎?怎樣說更恰當一些?”生1:男同學比女同學多一些,女同學比男同學少一些。生2:我認為,應該是女同學比男同學多一些,男同學比女同學少一些。師引導學生親自數出男、女學生人數(男生20人,女生16人),對剛才的猜測進行驗證。并點撥:20和16相比,情況怎樣?引出“20比16多一些,16比20少一些”。3.小結。組織學生討論:兩個數比較時,什么時候用多得多、少得多?(兩數相差很大時)什么時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兩數相差比較小時)4.應用。(1)比一比各小組獲得的小紅旗數(第一組13面,第二組8面,第三組4面),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說一句話。老師并加以激勵。(2)課間休息,欣賞1分鐘歡快音樂,然后引導學生將欣賞音樂的1分鐘與上一節課所用的40分鐘相比,說說誰長,誰短。【評析:小學生學習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境,尤其是對直觀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數學學習總是建立在直觀、具體的經驗之上。老師引導學生憑借上課現場的老師、學生人數這一資源,按照“直觀感知經驗判斷抽象數據建立數感”的認知順序,通過觀察、討論、猜測、驗證、概括等活動,在積累廣泛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建立“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數學概念,并充分利用組織教學中的小紅旗、課間音樂等資源加以鞏固、應用,著力體現了“數學教學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的先進理念】二靈活應用,關注發展1.估一估。一(2)班有學生52人,一(3)班學生比一(2)班多一些, 一(3)班老師比一(2)班學生少得多。根據以上信息,估計一(3)班學生可能有多少人?結合一(3)班的實際情形進行驗證。2.說一說。(1)根據課前調查“我的一家”的信息,讓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將家庭成員之間的年齡比一比,說一說。得出同一輩分家庭成員的年齡比較接近,應用“大一些、小一些”;而不同輩分家庭成員的年齡相差較大,應用“大得多、小得多”。(2)聯系學生周圍的生活情形,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說說數量之間的比較關系。3.做一做。(1)按要求比手勢,并想象。師:大家看老師用雙手比出了一個圓,想象一下這個圓像什么。請大家也用雙手比出一個圓,這個圓比老師比的圓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說說它們分別像什么。(2)按要求擺學具,并說一說。老師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學具,根據老師的要求擺一擺,并說一說你擺了幾個。為什么?4.猜一猜。讓學生根據如下一則短文片斷和短文中有關“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數學術語的提示,猜猜文中老師的年齡、體重。說說他是誰。我 的 老 師我的老師年紀比我們大得多,中等身材,身體很結實,留著短頭發,濃眉大眼,戴著一副大眼鏡。他很愛體育運動!每天早晨總喜歡帶著兒子在操場上跑步【評析:精心選擇學生親近、熟知、感興趣的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作為練習背景,使教學內容體現出“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新課程理念;靈活變換練習的呈現形式,引入圖文式、表格式、作文式等形式,有效地“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突破傳統的算數學、寫數學的練習定勢,引入估一估、說一說、玩一玩、猜一猜等形式,體現了“生活數學”“活動數學”“做中學”等先進理念,真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三引導反思,情知共融1.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最高興的是什么?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對老師有什么建議?2.再次結合各小組獲得的小紅旗數,讓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說一句話,并談談自己的感受、體會。【評析:建立多元化的評價目標,在關注知識技能目標達成的同時,也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總評:本節課中,老師將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背景下,針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對“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大膽改編教材,積極從現場教學環境中尋求、開發數學教學資源,通過師生人數的比較,本班男、女生人數的比較,各小組獲得小紅旗面數的比較、欣賞歡快曲子用了1分鐘與上一節課用了40分鐘的比較等親近的素材,喚起了學生直觀、熟知的生活經驗,有效地感悟、內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數學概念;在練習中,積極創設現實、有趣、開放的教學情境,努力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摒棄抽象、簡單的數學形式,引導學生參與估算、猜測、操作、想象、判斷、實踐等應用性活動,在用中學數學,不但有效鞏固了數學知識技能,而且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和應用意識,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