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認識人民幣 第一課時 教案
認識小面值人民幣教材第52、第53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第2題。1.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認識人民幣之間的關系。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課件(或掛圖)、模擬錢幣。老師談話,導入新課。今天的數學課,看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用實物投影出示模擬錢幣。(學生回答錢或人民幣)這些錢就是我們國家發行的法定貨幣人民幣。(板書)請你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幣。1.教材第52頁的主題圖。(用實物投影顯示該圖)(1)讓學生觀察購物圖和游樂園購票圖。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畫面的意思。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說一說自己某一次購物、乘車或游玩時用了多少錢。(2)再讓學生觀察第4幅圖。看到這幅圖,請說一說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錢是為了什么?”“你有零花錢嗎?”“你有存錢的習慣嗎?”老師:看來人民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題目)。2.教學例1,認識各種小面值的人民幣。(1)出示我國發行的小面值人民幣的品種,使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值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種小面值的人民幣的。(如:顏色、大小、圖案、圖案中的數、圖案中的“小黑點”盲文的數等)(3)老師參與把人民幣進行分類的活動。每個學生先將課前準備的模擬人民幣進行分類,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分類方法。甲組:將硬幣分成一類,將紙幣分成另一類。(課件演示)乙組:把分幣分成一類,角幣分成一類,元幣分成一類。老師用課件展示這種分類的過程和結果。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1元)。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1角和5角)最后展示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1分、2分、5分)老師提問:各類面值的人民幣一共有多少個?(4)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它們的圖案、顏色各有什么特征?說一說幾種硬幣的面值。3.教學例2。(1)師生做換錢游戲。老師出示1枚1元的硬幣,并提問:你應該拿幾個1角幣,才能換1元?學生可以邊擺手中的學具,邊回答。(見下圖)老師用課件重復上述過程,先在左邊擺一個1元硬幣,再在右邊將10個1角幣擺成一個等邊三角形,讓學生觀察這個等邊三角形中1角幣是如何排列的?(從上往下數每行排列的個數分別是1、2、3、4)接著在1元幣和10個1角幣之間寫一個醒目的等號,并配以聲音出示,最后寫上人民幣元與角之間的關系式:1元=10角。(2)師生做換錢游戲。老師這里有1角,誰能用分幣來和我換?學生甲:用10個1分的可以換1個1角的。1角=10分學生乙:用2個5分的可以換1個1角的。學生丙:用1個5分的,5個1分的可以換1個1角的。學生丁:用5個2分的可以換1個1角的。老師提問:1角=()分10分=()角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角=10分10分=1角1. “做一做”的第1題。2. 練習十二的第1題。3.練習十二的第2題。4. “做一做”的第2題。在里填上“”“=認識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0分=1角教材列舉生活中購物、購門票、存錢等使用人民幣的例子,說明人民幣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功能和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一位小朋友存錢的示意圖,教育學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錢,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教材全面出示我國發行的小面值人民幣的品種,讓學生對我國各種小面值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突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的種類,說明這些人民幣在我國商品交易中占主導地位,進一步學習分類的方法,接著通過等價的換錢游戲,使學生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和角,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以角為單位的兩種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的幣值。一年級學生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有部分內容學生在以往的實際生活中早已接觸過,也就是說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而且,學生對人民幣有較強的觀察興趣,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識別方法,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對主輔幣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有感性的認識,但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有購買的經驗,但是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欠靈活。因此,在識別人民幣時,采取對比比較的方法讓學生識別人民幣,不但可以看顏色、大小、圖案等,最關鍵的還在于讓學生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取幣、付幣、找幣的購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