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1.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2.十幾減8、7、6的退位減法。3.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4.綜合應用。1.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2.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數學計算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情境的結合,使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老師應努力改變狀況,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吸引學生想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激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3.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具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和別人的交流中吸取“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學12-8,12-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破十法”“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減”“點數”等方法出現,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加上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老師“教方法”轉變為學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會更深刻。4.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熟練、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就能達到的,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的,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根據學生特點,多采用游戲、比賽等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小貓釣魚”和“蜜蜂采蜜”等方法進行練習,在玩中學、玩中練,運用激勵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5.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1十幾減9 3課時2十幾減8、7、64課時3十幾減5、4、3、2 2課時4綜合應用 4課時整理和復習 3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