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全冊
1、觀潮課題1、觀潮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教學難點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新課一、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板書課題)新課教學二、檢查預習情況1、檢查生字卡片。(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n(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三、初讀感知。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四、再讀課文,理清段落。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課堂小結拓展延伸五、合作交流,反饋檢查。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2朗讀課文。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引入談話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新課教學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3、小組合作學習。(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7.指導背誦。三、內化語言,拓展延伸。教師:同學們,這么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導游,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視頻)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游應該怎樣介紹呢?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游的身份。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4.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按照順序來介紹。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課堂小結四、總結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板書內容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潮來時: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觀潮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潮來后:漫天卷地風號浪吼恢復平靜教學反思2.走月亮課題2.走月亮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鵝、卵”等7個生字,會寫“牽、鵝”等13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教學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師生談話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教師板書:走月亮)師: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稱為“走月亮”。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方式來解決。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3.談一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1分析記憶字形。出示生字“鵝、卵、俗、躍、穗、踱、爍”“鵝”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鳥”;“俗、躍、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俗浴”是形近字。2.書寫指導。出示生字“淘、牽、鵝、卵、填、莊、稼、俗、躍、葡、萄、稻、熟”指導書寫:“淘、鵝、填、稼、俗、躍、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牽”是上中下結構的字,中間的禿寶蓋要寬一些。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3.詞語理解及運用。淘洗:用水洗去雜質和污垢,引申為保留好的,除掉壞的。造句:我們煮米飯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柔和:柔軟,溫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灑在海面上。鵝卵石:指被流水磨圓了的石頭。造句:我家門前有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道。運載:裝載和運送。造句:秋天,運載糧食的汽車在公路上來回奔跑著。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造句:少數民族有很多風俗習慣。汩汩:擬聲詞。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造句:那條小溪汩汩地流過巖石。澆灌:本課指把水輸送到田地里。造句:農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澆灌土地。鍍亮:一種工藝,可以使金屬起到裝飾,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陽升起時,天邊就像被月光鍍亮了似的。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腦袋瓜里有許多奇妙的想法。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課下搜集有關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采蜜集上,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2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歌曲導入,復習生字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播放月亮船這首歌。邊聽邊和老師一起感覺)怎么樣,好聽嗎?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體會?(媽媽對孩子濃濃的愛、在媽媽的懷抱很幸福、在媽媽的身邊很幸福。)那就讓我們伴著這甜美的歌聲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走月亮。(板書課題:2 走月亮)2.檢查生字讀音新課教學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一)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1.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從哪兒升起來的嗎?2預設:秋天月夜是怎樣的景象?第2自然段:秋天“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師板書:月盤明亮月光柔和)師:讓學生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指導朗讀: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讀。第4自然段:“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第6自然段:引導學生合理想象:(1)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2)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4)引導學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3師: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著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么幸福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阿媽領著“我”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媽帶著“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師板書: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著“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聞到:阿媽的氣息)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月兒月兒牽著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我”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教師板書:看到:山樹草花星星閃爍)(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并個性化的朗讀。)4.也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即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教師板書:美好景色濃濃親情)5.背誦第四自然段。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同學們,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四、擴展閱讀,延伸感悟。選擇童年書架的兩篇文章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盼雨,讓學生任選一篇談感受。月亮來大海做客了用童話般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海濱夜景。盼雨以詩歌的體裁突顯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板書內容2走月亮“我”和阿媽想到: 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月盤明亮月光柔和 聞到:阿媽的氣息濃濃親情看到: 山樹草花星星閃爍教學反思3現代詩二首課題3現代詩二首課型略讀課文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巢、葦、羅”等6個生字。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教學重點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教學難點掌握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寫詩的興趣。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字詞。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寫詩的興趣。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談話激趣,交流導入1.同學們,走過了春天,度過了夏天,我們走進了帶著涼意的秋天,誰能說說想到秋天你會想到什么?2.(落葉、豐收)從古至今有很多詩人對秋天也是情有獨鐘的,在他們筆下是怎樣描繪的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交流一下,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找到的關于秋的詩。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大白的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書: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新課教學二、初讀詩文,學習生字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巢、葦、羅、眠、霸、占”并分別組詞。2.分小節讀詩文。三、范讀詩歌,整體感知出示詩文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給你的印象。2.引導學生觀看課文配圖。四、自由讀詩,理解詩意1.學生練習讀,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出示詩歌指導讀)2.賞析秋晚的江上這樣美的景色,我們現代的詩人劉大白會用什么樣的筆觸去描寫呢?出示秋晚的江上。(1)讀詩歌,品詩意。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作者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板書:歸巢的鳥斜陽白色的蘆葦美景)3.欣賞古詩花牛歌。這是一首贊美兒童的詩,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1)讀這首詩,討論詩意。詩人描寫了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現了歸巢的鳥兒對自由的渴望、向往,對現實的抗爭。(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覺。)(板書:花牛在草地里睡覺童趣)五、指導朗讀,感受詩情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2.指名朗讀,嘗試著讀出詩的節奏。3.齊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4.生談自己的發現。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六、總結拓展,布置作業秋晚的江上黃昏時的景色是美麗的,而花牛歌描寫了作者童年時的樂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經有過無數的夢想或者也曾經有過許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這首詩,記錄下你的童年夢想。(要求:只寫一個小節)板書內容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歸巢的鳥斜陽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覺 童趣白色的蘆葦教學反思4繁星課題4繁星課型略讀課文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昧、墜、懷”3個生字,積累描寫繁星的詞句。2.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3.學習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4.從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體味其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和故鄉的眷戀之情。教學重點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美好的生活,對祖國和故鄉的眷戀。教學難點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地表達感情。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掌握本課的字詞,了解作者。2.感受作者前面幾次觀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3.學習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學習修辭手法。4.從文中感悟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對祖國家鄉的眷戀。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夜晚的天空嗎?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同學們,你愛看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壇巨匠巴金對繁星的觀察和感受。(板書:4 繁星)(媒體出示巴金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m模型、楷模模m模樣、模具2.查字典理解詞語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半明半昧:昧,昏暗。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東西)。3.分小節讀課文。三、研讀課文,體驗作者情感1.默讀課文,完成填空。時間地點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根據表格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看到的感受的第一次從前家鄉密密麻麻的星星仿佛回到母親的懷里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藍天仿佛和朋友對話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仿佛睡在母親的懷里(板書:從前家鄉仿佛回到母親的懷里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對話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親的懷里)3.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況和感受會不同?(明確:之所以不同,是因為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著星天母親的懷里似的。”母親的懷抱總給人以溫馨的,表達了依戀之情。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和我談話一樣。”表達了與星之親密,投機的伙伴之感。第三次“我望著那許多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寫出了海上望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的知心之情。)4.看著滿天的繁星,“我”獲得了怎樣的樂趣?根據句式練習說話。看著滿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之所以讓我們愿意一讀再讀,是因為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并讀一讀,品一品嗎?(大部分精彩語句在第3節,再讀第三節,回味、感悟、交流。)(出示關鍵句)比喻句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這句話將“我”眼睛模糊時所見的無數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比作“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十分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種朦朧的美、夢幻的美。)教師范讀,指導朗讀。教師指導學生仿寫擬人句。擬人句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寫出了海上柔美、靜謐和奇妙,營造出童話般的意境,給人一種夢幻般的美感,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范讀,指導朗讀。教師指導學生仿寫排比句:我們的生活是的,是的,是的。教師范讀,指導朗讀。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四、總結仿寫,拓展作業1.總結:作者在課文里寫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為了表達他對星天的酷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板書: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2.仿寫:師過渡:在作者的筆下,繁星點點,勝似仙境,美妙無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為文章既有對星空真實的描繪,也有作者自己豐富的聯想,這種寫法就叫作虛實結合。模仿課文的寫法,按照句式也寫一段這樣的話。漸漸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見___________,我仿佛聽見__________,我覺得_________________。(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尋找虛寫景物的句子。(2)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后進行賞析,并按要求寫作。(3)大組交流匯報自己所寫的句子。3.拓展。(1)我們和作家巴金一同體驗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們還從作家那兒學到了許多方法,收獲真不小。其實,我們看過自然界許多事物,像太陽、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情,這樣那樣的感受。現在我們就用剛學到的作家寫事物的方法再進行一次語文活動,“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看誰寫得快,寫得精彩。(2)畫一幅星空圖,并寫上幾句話。板書內容4 繁星從前家鄉仿佛回到母親的懷里熱愛大自然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對話向往美好生活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親的懷里教后反思5小田鼠佛雷德里克課題5小田鼠佛雷德里克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并找到課文中該字的組詞,理解詞義。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不出聲,不指讀。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通過獨立閱讀,把課文弄懂,并能提出問題,結合學生的體會,加深理解感受。教學難點組織好生生交流,開展合作學習,通過交流,探究,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火花和情感認知。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2.加強朗讀,體會課文內容。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師生談話導入1、動物的過冬方式有哪些?(出示課件)2、通過預習,小田鼠是通過什么方式過冬的?3、收集學生預習單,了解學生的情況,為引導提問做準備。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3.談一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四、課堂小結1.學生抄寫生字詞。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體會課文內容。2.理解文本的內容,使孩子們的懂得物質儲存和精神儲存同樣重要。3.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1.聽寫字詞。2.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圍繞著什么寫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新課教學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一)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二)閱讀質疑。1.是怎樣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的?請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2. (1)小組展開討論。(2)匯報交流。指名讀、分角色讀。指導朗讀:3、默讀課文,你能像老師這樣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嗎?學生自己讀課文,并把問題寫下來,寫上自己的名字。4。全班交流反饋,說說你提出的問題。課堂小結拓展延伸1、你覺得弗雷德里克和其余四只小田鼠相比,誰的工作更重要?為什么?2、學生交流。3、教師小結。板書內容小田鼠弗雷德里克玉米 栗子 甘草 物質陽光 色彩 語言 精神教學反思6蝙蝠和雷達課題6蝙蝠和雷達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蝙、蝠、漆”等13個生字,會寫“蛾、蚊、即”等14個字。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4.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教學重點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教學難點怎樣使學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和會寫生字。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6課。(板書:蝙蝠和雷達)新課教學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4.生反饋,并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出示生字“蝙、蝠、啟、即、銳、系、鐺、蠅、證、揭、障、熒、屏”“蝙、蝠、蠅”的偏旁都是蟲字旁;如“蝙”不能讀成“pin”,“銳”翹舌音要讀準,“熒”要與“螢”要區別開。2書寫指導。出示生字“達、蚊、即、科、橫、豎、繩、系、蠅、證、研、究、駕、駛”指導書寫:“繩”去偏旁加一蟲字旁變成“蠅”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即”的第五筆是點。“蛾、蚊、科、橫、證、研、駛”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四、朗讀課文,自主學習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3小結并質。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4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些問題老師都明白,那么是老師告訴你們呢?還是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體會情感課下搜集有關蝙蝠的資料,積累在采蜜集上,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3.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教具準備課件、圖片教學設計修改臺導入一、復習舊知,圖片導入1.聽寫詞語。蚊子系著駕駛研究蒼蠅證明科學2.出示蝙蝠圖:師:同學們,你從課外資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蝙蝠和雷達。師述:無論何種蝙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夜間都能安全地飛行。新課教學二、細讀課文,明白關系接下來,請大家打開書本,自讀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讀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請在書上做個標記。(一)1.學生自學。2.檢查:讀讀第3自然段。a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敏銳)(飛行特點)b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根據學生回答圈出:還能、無論、即使、也)3.這段話該如何把它讀好呢?誰來試試,這樣吧,我們先練練,待會兒我們來比賽。學生練習指名兩人比賽學生評議認為自己讀得好的同學站起來朗讀4.同學們,讀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怎樣探路的)(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斯蘭瑞尼已經做了很多試驗,接下來,請同學們分學習小組根據表格自學第4、5自然段。把表格補充完整。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學生分小組學習。2.檢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學家,現在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學生代表交流學習情況。(我是科學家-,我在第-次實驗中是這樣做的-)3.小結:三次試驗證明-(多媒體出示,學生讀)“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請大家把書上的這句話用雙橫線畫出來,然后仔細地讀讀。邊讀邊想想你還想知道什么?4.學生自讀后提問。(三)引導學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探路的?1.同桌一起自學第七節,找出有關蝙蝠飛行的秘密的句子,閉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嗎?2.同桌自學第7自然段。3.檢查:交流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什么?一起讀第7自然段。a老師根據回答畫出2、4兩句。b請大家自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自己讀懂它嗎?c學生介紹讀懂的地方。(教師板書:蝙蝠嘴超聲波障礙物耳朵)d老師操作課件示意圖e請學生上黑板標出超聲波傳播方向。(生板演,生簡評)4.師生分讀第7自然段。師1、3 生2、4。5.問: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6.賞讀:好,那我們再一起來當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學家,向在座的老師介紹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齊讀第7自然段)過渡:那么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請用同樣的方法自讀第8自然段,同時也幫老師設計一個雷達探路示意圖的板書。1.學生自學。2.檢查交流自學體會。3.出示設計示意圖并介紹設計意圖,生評。三、總結拓展同學們,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聯系呀?像這種人們通過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來創造發明東西,為人類造福,這門學科叫仿生學。人類仿生發明的東西很多很多,你能再舉些例子來嗎?課堂小結拓展延伸四、作業鞏固表演題: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間飛行時偶爾碰到了夜行的飛機,它非常驚訝,就和飛機說起話來,同學們,它們會怎么說呀?1. 同桌練習,配以動作。2.請一生上臺表演。板書內容6 蝙蝠和雷達嘴超聲波蝙蝠障礙物反射耳朵天線雷達 無線電波熒光屏教學反思課題7小電影院7小電影院課型精讀課文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生字新詞。2.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3.了解電影膠片以及電影放映機的構造,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濃厚興趣。4.分小組整理問題清單,個問題分類,并從中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交流從中收到的啟發。教學重點了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教學難點搜集科學飛速發展的資料,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教學目標1.認識個生字,會讀會寫詞語。2.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