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精品教案(全冊)
部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優質教案第一單元教學初探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的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感受自然之美”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四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奇妙的自然現象,能使學生油然而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1)能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壯觀,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走月亮,無不充盈著快樂、幸福、溫馨、甜美之情。通過閱讀,感受現代詩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愛。充滿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景物引發的聯想和不同感受。(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觀賞景物時的感受。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1 觀潮本課描寫了錢塘大潮的壯美。重點是感受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21.通過初讀研讀熟讀的程序引導學生體會錢塘江大潮的景觀之奇。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2 走月亮本課描寫了阿媽牽著“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點是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21.結合圖片,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畫面。2.讓學生在輕聲讀、自由讀的同時邊讀邊想象。3 現代詩二首本課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愛,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感情。1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賞析詩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4* 繁星本課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重點是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觀賞景物時的感受。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1.通過啟發、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的各種修辭手法。2. 結合圖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賞景物時的感受。口語交際:我們與環境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以“我們與環境”這個話題進行討論。重點是指導學生在情境中討論交流時的條理性、應對性和合作性。懂得環境對人類的重要作用,確立環境保護意識。1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去觀察發現自己身邊的環境問題。2.小組合作法去討論制訂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本次習作的內容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個好地方。重點是指導學生具體有序地寫出自己推薦的地方和推薦理由。21.指導學生聯系實際選擇身邊的美景。2.結合課文提示對習作進行指導。3.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表達習作。4.互評法互相點評習作。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是根據語言描寫調動聽覺、視覺等各種感官想象畫面;根據四字詞語想象畫面;能用一定的詞語描寫事物;書寫楷體字;積累古詩鹿柴。重點是培養學生聯想 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運用詞語寫句,同時引導學生積累古詩。21.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感官,激發聯想和想象。2.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3.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結合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第二單元教學初探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的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和蝴蝶的家四篇課文組成。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本文通過講述成熟了的豆莢裂開了,里面的五個豆粒飛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對各自的經歷都很滿意。告訴我們: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達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呼風喚雨的世紀講了科技發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激發了我們熱愛科學的興趣。蝴蝶的家這是一篇言辭優美的散文,作者構思獨特,以問題和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 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1)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例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邊讀邊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這樣有助于我們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我們能在閱讀中,依據文章的順序,提出相應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按問題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比如我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第五粒豌豆為什么像“一個囚犯”?為什么它長得卻很好?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把這些問題解答出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蝙蝠與雷達一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思考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了解蝙蝠和雷達的關系,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寫一個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寫出來。本單元安排了習作小小“動物園”,本次習作的重點是找相似,抓住人物與動物的外貌、性格和愛好等主要特點來寫作。讓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點進行人物描寫。抓住人物與動物最突出的特點,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愛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當,注意用詞要生動形象。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5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本課描寫了豆莢的經歷。重點是說明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21.通過分角色度讀的程序引導學生體會豆莢的愿望。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6 蝙蝠與雷達本課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重點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21. 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7 呼風喚雨的世紀本文講了科技發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重點是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1通過搜集資料,促進對課文的理解。8* 蝴蝶的家本課這是一篇言辭優美的散文,作者構思獨特,以問題和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重點是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1.通過啟發、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的各種修辭手法。2. 結合圖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對小動物的關愛。習作:小小動物園本次習作的內容介紹人物。重點是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學會抓住人物特點寫一件事。11. 學會在觀察,抓住特點介紹。2.結合課文提示對習作進行指導。3.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表達習作。4.互評法互相點評習作。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是根據語言描寫調動聽覺、學習閱讀的方法,養成提問的習慣;對比形近字的用法,學習設問句;積累文言文。重點是培養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養成提問的習慣,引導學生會運用成語典故,同時引導學生積累文言文。11.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閱讀方法。2.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3.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理解詩意。 第三單元教學初探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的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處處留心,連續觀察”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三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進行連續觀察,讓學生進行細致、仔細地描寫,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對事物的描寫。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1)能引導學生根據細致觀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通過閱讀,感受古詩三首的自然美和語言美。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學習并運用觀察方法描寫事物,表達自己的感受。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9 古詩三首本課描述了深秋時候,黃昏江邊的景色、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點。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作者在古詩中表達的感情。2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同時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賞析詩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10 爬山虎的腳本課描寫了爬山虎的特點,重點是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21. 通過朗讀,感受爬山虎腳的美。2. 引導學生發現作者是從位置、數量、形狀、顏色上來具體描寫的。運用比喻句顯得更生動、形象。11 蟋蟀的住宅本課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住宅是怎樣建筑成的等知識,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的奇妙,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2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長年累月不斷修整,認真、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以“愛護眼睛,保護視力”這個話題進行討論。重點是指導學生做到預防近視,并掌握保護眼睛的方法。11.通過游戲,看短片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2.小組合作法去討論制訂解決近視問題的辦法。習作:寫觀察日記本次習作的內容寫觀察日記。重點是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11.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把握觀察的方法。2.結合課文提示對習作進行指導。3.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表達習作。4.互評法互相點評習作。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是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相同事物的不同說法;詞語運用會使句子意思更加準確;積累表示氣象的諺語。重點是培養學生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地運用詞語寫句,同時引導學生積累氣象諺語。11.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2.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3.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意思。 第四單元教學初探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的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神話故事”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四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古代神話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點。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1)能引導學生根據想象描寫人物,感受神話故事中人物的神奇。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精衛的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性格,普羅米修斯的勇敢與獻身精神,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都躍然在紙上,展現在我們面前。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發現神話故事的特點,感受神話的神奇。(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學習并運用想象來寫故事,同時抒發自己的感受。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12 盤古開天地本課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21.通過排比句式的學習,了解了排比句的特點,拓展想象說話。2.讓學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個教學活動能有機地圍繞中心句來展開,又使學生初步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13 精衛填海本課描寫了精衛日日夜夜填海的事。重點是使學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衛的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的精神。21.解釋重點詞語,從而讓學生理解意思。2.讓學生在輕聲讀、自由讀的同時邊讀邊想象。14 普羅米修斯本課記敘了普羅米修斯奪取火種的故事。重點是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和為人類獻身的精神。21.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不同神的性格特點。2.引導學生豐富想象,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5女媧補天本課寫的是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重點是了解女媧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補天的過程。11.運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學生邊讀課文邊想,初步培養學生的良好讀書習慣。習作:我和 過一天本次習作的內容寫一寫自己和神話中的人物一天中的活動。重點是講解習作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習作構思。11.指導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運用夸張和擬人的手法編出的。2.結合課文提示對習作進行指導。3.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表達習作。4.互評法互相點評習作。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是塑造人物形象;給詞語歸類;能用一定的詞語來形容人物;讀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積累古詩嫦娥。重點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運用詞語,描寫人物,同時引導學生積累古詩。11.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感官,激發聯想和想象。2.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3.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結合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快樂讀書吧本次快樂讀書吧的內容是讀神話故事書。重點是講解感受閱讀的樂趣,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11.通過提問、小組合作交流、通過重點詞語把過程記錄了下來、全班交流。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傾聽能力。第五單元教學初探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的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幸福和希望”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風箏麻雀兩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能使學生明白愛能戰勝一切思想感情。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1)能引導學生根據情感變化感受生活的快樂。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無不體現了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穎的構思,精練、優美的語言文字,熱情地歌頌了“親子”“母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感情變化。(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了解對不同的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16 風箏本課描寫了 “我”童年時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重點是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21.通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得。2.運用小練筆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17 麻雀本課描寫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重點是體會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21.讓學生在讀通、熟讀的基礎上感知文本的內容。2.扣緊語言文字指導閱讀,對學生理解運用語言都是必要的,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習作:生活萬花筒本次習作的內容是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點是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11.引導學生學會審題、選材、明確習作要求。2.通過口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3.互評法互相點評習作。第六單元教學初探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的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童年美好的回憶”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牛和鵝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童年的快樂,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1)能引導學生根據情感變化描寫,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鵝,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通過小朋友之間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義。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童年的樂趣,懂得一些道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到童年的樂趣。通過學習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深刻的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單元教學要點和課時安排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18 牛和鵝本課描寫了“我”由怕鵝到不怕鵝的思想轉變過程,重點是體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21.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在“我”被鵝追趕的經歷中“我”對鵝、鵝對“我”的態度。2.運用講故事拓展知識內容。19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本課講述了在一次班級演出時上臺扮演老虎的故事。重點是。在講述怎樣演老虎時,故事中的老師與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見。2通過朗讀和聯系生活經歷體驗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的和突破教學重點20 陀螺本課描述了主要敘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揚的陀螺戰勝大陀螺的事情,并從中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體會到了成長中的快樂,從而表達了對陀螺的喜愛之情。21.通過品讀重點語句,既釋放了情感,又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到體會情感的突破。2. 學生自由朗讀,討論,合作學習理解句子。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以“安慰”這個話題進行討論。重點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安慰。1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安慰。2.小組合作法去討論安慰的方法。習作:記一次游戲本次習作的內容寫一次游戲。重點是指導學生游戲前游戲中游戲后的過程以及自己的感受。11.指導學生聯系實際選擇生活中的游戲。2.結合課文提示對習作進行指導。3.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表達習作。4.互評法互相點評習作。語文園地本次語文園地的主要內容是學習一邊閱讀一邊批注的讀書方法;認識幾種蔬菜名稱,知道碰釘子等詞語的意思,學習描寫動作;積累八個字的成語。11. 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本單元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2.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3. 通過朗讀句子,抓住重點,學會長話短說。第七單元教學初探一、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主題:本組課文以“革命情懷”為話題,展開學習。本組四篇課文,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名人成長的故事。課文選材精煉,含義深刻,讓學生在閱讀成長的故事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結合課標和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在教學本組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進而積累語言。本組教材的重難點是: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來感受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對成長的認識,從而得到啟發。二是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并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難點是深入體會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延安,我把你追尋,畢竟那段歷史我只是從書中了解一點,對學生還說就更陌生了,加之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較少,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難度很大。我只有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采用講授、灌輸式的學習方式。詩的第一、二小節,是理解的難點,因為詩中的比喻的本體沒有顯現,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尋春光,我告訴學生結合題目來理解。在學生知道后,再讓學生體會“我”追尋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含義直接讓學生結合英才教程來理解。但效果不好。學得較輕松的是二、三小節。第五、六小節也是結合英才讓學生來理解。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才把課文學完。不過,在課堂上給學生讀的時間較多,大部分學生在學完課文后,能把課文背誦下來。這也是學習這課的小小收獲吧。 2.本單元重點:(1)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歷史精典古詩故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復朗讀,才能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遠大抱負。古詩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詩人王昌齡。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涼州詞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并不畏縮,“醉臥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夏日絕句一、二句“言理”,從生為人杰、死作鬼雄兩方面具體說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襟懷高遠,極富英豪丈夫之氣。三、四句將“楚漢之爭”中的項羽故事,熔冶為詩,語帶惋惜,弦外有音。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梅蘭芳蓄須講的是梅蘭芳先生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期,他為了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和堅決不給侵略者演戲而把胡子留起來的事。在日本強盜面前,寧可忍饑挨餓并且放棄自己的事業,也不給日本強盜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一首新體詩,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但要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內涵,對學生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用聲音和光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去感受和體會,并學會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寫作手法,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21古詩三首本課是古詩三首,教學生朗誦古詩的節奏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為今后的古詩學習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夠流利、有韻味地朗誦古詩。21.學生帶入古詩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2.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揣摩其中蘊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重點是讓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激發學生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21.分析體會人物對話是理解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重要途徑。2.分角色朗讀,把握情境,體會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3.表演要以熟讀課文為基礎,注意層次性。23 梅蘭芳蓄須本課講的是梅蘭芳先生為了表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議和堅決不給侵略者演戲而把胡子留起來的事。在日本強盜面前,寧可忍饑挨餓并且放棄自己的事業,也不給日本強盜演出。1重點是讀懂故事的內容,鼓勵學生反復誦讀,認識梅蘭芳高尚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民族氣節。24 延安,我把你追尋本課是一首新體詩,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但要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的內涵,對學生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難度。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1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詩句內容,了解、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習作本次習作主題是寫信,給遠方的親人或朋友寫一封信。重點是學會寫書信的格式,內容寫清楚。1注意書信的格式,小組內討論信封的格式,先說一說,然后寫下來。語文園地本次園地主要內容是按照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注意課文中的有講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幾修的事連起來,就能把握課文的重點了;訓練學生體會句子不同的語氣。以及“日積月累”中的古詩積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2指導學生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第八單元教學初探一、單元內容總述1.本單元主題: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了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故事兩則三篇課文組成。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從故事中明白道理。2.本單元重點:(1)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精典故事,體會人物形象,只有反復朗讀,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從小就聰明過人,善于觀察,動腦思考;西門豹的才智過人,將計就計,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剛愎自用,扁鵲,樂于助人;紀昌的學習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創新的,飛衛讓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機會,都要通過反復朗讀才能感受到。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2)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每篇課文中作者在描寫人物形象,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寫出了獨特感受。教學中要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用聲音和光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去感受和體會,并學會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獨特的感受。內容教學要點課時教學建議25王戎不取道旁李本課一篇純粹的古文,教學生朗誦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為今后的古文教學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夠流利、有韻味地朗誦文章。21.利用聲像資源把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人物的形象。2.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揣摩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26西門豹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先寫了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后,通過調查研究,弄清這里貧窮的原因;隨后重點寫了西門豹是怎樣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寫西門豹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重點是理解西門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難點是理解西門豹辦法妙在哪里。21. 分析體會人物對話是理解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重要途徑。2. 分角色朗讀,把握情境,體會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3.表演要以熟讀課文為基礎,注意層次性。27 故事二則本課兩首寓言故事,其中扁鵲、蔡桓公、紀昌、飛衛這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故事中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1重點是讀懂故事的內容,鼓勵學生反復誦讀,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習作本次習作主題是“我的心兒怦怦跳”,選一件讓你心跳的事來寫。重點是把當時的過程寫清楚,還有自己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寫出來。1運用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討論:你經歷的是怎樣的一件事,讓你心跳的以及你當時的感受,先說一說,然后寫下來。口語交際1.講歷史故事時的要點。2.卡片提示中應該呈現的內容。3.如何呈現恰當的語氣和肢體語言通過討論和表演等方式呈現。語文園地1.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復述課文,重點注意課文中提示順序的詞語的運用。2.掌握形近字。3.注意易寫錯字,一會把句子寫具體的好處。4.學習正確書寫。5.積累形容長相的詞語。2指導學生進行識字練習掌握識字方法,抓住時間提示語,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復述課文主要內容。1 觀 潮課題觀潮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教學難點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吟誦古詩,導入新課1.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課件出示2)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設計意圖:古詩的引入,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贊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讓孩子們能夠在一點一滴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1.讀后釋題課題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課件出示3)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1)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鹽、屹、昂、頓、鼎、沸、貫、浩、崩、震、霎、余”的讀音,并組詞語。(課件出示4)字音難點:“崩”在本課讀(bn),避免讀成(pn),“震”“霎”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2)書寫“潮、據、堤、闊、籠、罩、盼、滾、頓、逐、漸、猶、崩、震、余” (課件出示5)字形難點:“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錯寫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理解詞義。(課件出示6、7、8)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里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里把錢塘江比作人。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強烈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夸張的意味。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若隱若現:若,好像,仿佛。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云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余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課件出示9)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為兩段。(課件出示10)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設計意圖: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去開展教師指導,能及時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能更有效地鞏固學生對字詞的掌握。】【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掌握課文的整體脈絡。同時,提供兩種分段方法,提倡學生對課文的多元化理解。】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四、合作交流,反饋檢查。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2朗讀課文。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設計意圖:通過搜集資料,是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課堂作業新設計(課件出示11)一、在帶點字的正確讀音后面畫“”。籠罩(ln ln) 霎時(sh s) 屹立(q y) 人聲鼎沸(dn tn)二、看拼音寫漢字。cho tu zh jin dn sh ln zho( ) ( ) ( ) ( )三、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到句中的括號里。寬闊 遼闊1.我家門前有一條( )的街道。2.我們的國家地域( ),物產豐富。平靜 寧靜3.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 )。4.海濱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麗!四、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浩浩( )( ) 山崩( )( ) 人聲( )( ) 若隱( )( )【答案】一、ln shy dn 二、潮頭 逐漸 頓時 籠罩三、1.寬闊 2.遼闊 3.平靜 4.寧靜四、蕩蕩 地裂 鼎沸 若現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1.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3)橫貫江面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霎時 屹立 昂首東望 人聲鼎沸教師:這些詞語是描寫錢塘江大潮來臨場面的成語,讓我們根據它們想象一下畫面吧!2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課件出示14)教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聽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設計意圖: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新課教學( )分鐘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1那么潮來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書: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學習第2自然段段,體會:平靜、人山人海)2.深入學習課文3、4自然段,感受錢塘江大潮。(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學生邊默讀,邊畫批)(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容: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課件出示15)教師指導:悶雷的響聲是怎么樣的?(低沉的)“轟隆隆”這個響聲,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悶雷滾動)指導讀好這句話。重點體會:人聲鼎沸教師:怎么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學生表演:跳著叫著,揮手喊著:潮來了,潮來了教師: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好像開了鍋的水一樣。(課件出示16)教師總結:潮來時的聲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從課文中找出來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課件出示17)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