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1.軸對稱 教學反思
1.從欣賞生活中美麗的軸對稱圖形開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美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從而引入“對稱”的概念。接著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得出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連線垂直于對稱軸,最后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掌握畫圖的方法,即“先找點,再連線”。2.數學學習活動過程應該是知識建構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因此,這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和空間,讓學生經歷數一數、畫一畫、找一找等數學活動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探究并總結出如何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發展了空間觀念。3.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用規范、精煉、嚴謹的語言來概括數學概念的本質,培養數學思維的抽象性,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所在。因此,如果說低年級在學習概念知識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的話,那么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提高抽象概括能力、理性地思考能力及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就更為重要了,因此,這節課特別注重讓學生用比較嚴謹的語言去總結、去歸納,從而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