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2.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第1課時 教學反思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入新課。這堂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并運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利于學生在復習舊知識點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鞏固所學知識。2.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互動性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加、減法的關系的基礎,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起來比較簡單,若教師讓學生直接歸納得出結論,可能只要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新授,學生可能掌握得也不錯,但是學生真正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充分地發揮。所以在教學中,首先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重溫了加、減法的關系和意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探索的材料是動態生成的,是在學生的猜測、舉例、討論、驗證中完成的,從而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在主動獲得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3.對于知識點的學習,采用讓學生想一想、看一看、小組討論與集體匯報的方式來學習本課的知識。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強化知識的認識、理解與接受。總之,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加、減法的關系去探索乘、除法的關系和意義,驗證乘、除法的關系,歸納乘除、法的關系,從而提高了學生知識間的遷移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數學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