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學數學教材在四年級時要對以前學習過的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為系統的概括和總結,如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對于這些內容,新版教材在本冊分為“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兩個單元。本單元的四則運算結合現實問題,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四則混合運算和運算的順序,這樣的編排既讓學生有較長的時間通過豐富的現實素材逐步體會、理解混合運算以及運算順序,分散了教學的難點,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由于有了現實的背景,也使得原來枯燥的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四年級出現比較抽象的運算順序,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并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一、本單元教學內容:1.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2.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3.運算順序。4.解決問題。二、重、難點設置:重點:四則運算的意義和各個部分間的關系,通過線段圖的展示、算式的比較,直接、明了地揭示了加、減法之間及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其中“逆運算”概念是教學的難點,要讓學生清楚,“逆”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難點: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時,要讓學生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感悟、體會和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則;解決實際問題時,要體會假設法的優越性,形成基本的解決租船問題的解題思路。本單元是學生在能初步計算加、減、乘、除運算的基礎上,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各個部分間的關系進行概括和歸納的,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整理。本單元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采用根據線段圖列算式,觀察算式之間的關系,概括加、減、乘、除的意義等手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同時,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1.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以及它們各部分之間的關系。2.掌握與0有關的運算,知道一個數加0還得這個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一個數和0相乘還是0。3.認識中括號,知道四則運算的含義,會計算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4.解答租船問題時,學會先進行假設,然后根據實際人數進行選擇和確定最佳的方案。1.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有關0的運算等。教學時,要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同時,要注意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2.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學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悟出知識的真諦,以求得其思維的發展,能力的培養,體驗成功后的喜悅。3.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而且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4.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把舊知與新知聯系在一起,再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教學。5.注意概念的歸納與概括。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概念時,可以通過與整除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從發現中歸納總結出什么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1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1課時2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2課時3括號1課時4租船問題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