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一 觀察物體(三) 第二課時 教案
從多個角度觀察立體圖形教材第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37題。1. 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2. 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3. 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4. 通過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重點: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三視圖,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小正方體若干,投影儀等。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根據從某個角度觀察得到的平面圖形,拼搭出立體圖形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再來研究怎樣根據從多個角度觀察得到的三視圖來拼搭立體圖形。教師出示從正面觀察某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如圖。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并說明理由。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是2個,有的說3個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根據三視圖擺立體圖形。【設計意圖:學生已經能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三視圖。這節課以這個為出發點,充分尊重并利用學生個人的數學知識與經驗,先讓學生畫一畫,再進行比較。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從兩個方向觀察,是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的,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1. 投影出示例2。2. 分小組探究。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木塊。師:現在每個小組都有若干個小正方體木塊,請你們自主探究一下,怎樣拼搭,能拼搭成符合蘭蘭看到的三視圖的立體圖形,看一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并說一說是怎樣擺的。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想象、判斷的活動中,感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在空間位置中的關系與變化;嘗試引導學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開闊性、靈活性和概括性,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空間理解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探究結果匯報。我們拼搭的圖形為。因為蘭蘭從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和從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圖形都是由2個小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因此說明這個立體圖形只有一層,并且它的前面是2個小正方體,它的左面也是2個小正方體。而從上面看是兩排,它的前排是2個小正方體,第二排是一個小正方體并且應該在左邊,因此我們組拼成了上面的圖形。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各小組都能積極地思考,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并說出了自己的思考過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根據物體的三視圖拼搭立體圖形,同學們都能積極地動手參與,積極地思考。在按照物體的三視圖進行拼搭時,先根據平面圖分析出要拼搭的立體圖形共有幾層,要拼搭的立體圖形共有幾排,再根據平面圖形確定每層和每排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和位置。觀察物體(三)先根據平面圖分析出要拼搭的立體圖形有幾層;然后確定要拼搭的立體圖形有幾排;最后根據平面圖形確定每層和每排的小正方體的個數。A類1. 填一填,下面的圖形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2. 有三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是的,請在它的下面畫“”;從側面看到是的,請在它的下面畫“”。()面()面()面B類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用小正方體可以怎樣擺?課堂作業新設計A類:1. 上面正面右面 2. 第一個畫“”,第二個畫“”B類:略教材習題教材第3頁練習一3.4. (1)(2)24(3)略5. 第一個立體圖形6. (1)有兩種擺法,圖略(2)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