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一、 說教材1.教材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個課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通過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強化認識并構建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對周圍的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下一步學習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基礎。2.說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交流,歸納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總結和歸納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關系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3.說教學重、難點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及對教材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二、說教法根據幾何知識的教學特點、本節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觀察發現法:通過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些實物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合作討論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同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三、說學法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除了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做一做來學習新知,同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四、說教學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根據課程標準,采用直觀演示、觀察發現等方式進行,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開始之前,我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用品(柜子、禮品盒等),詢問學生:“屏幕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在學生積極回答之后(長方體/正方體),板書今天的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并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引出本節課的學習課題。(二)探究新知我將從5個知識點來進行新知的教學: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首先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學具),閉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讓學生告訴我他們的發現,然后我將拿出長方體,邊摸邊講解:什么叫面、棱、頂點。這里讓學生閉上眼睛手摸長方體,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直觀地認識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我將出示學習提綱:請用手中的學具數一數,并想一想“長方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圖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長方體有幾個頂點?”讓學生根據提示來自主研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抽取學生反饋研究成果,并通過詢問其他學生“這個答案對不對”師生進行相互討論,互動總結出:“長方體有6個面,這些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正方形,相對的面相等;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長方體有8個頂點。”本環節的設計,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并進行長方體的作圖。首先向學生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那么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什么呢?”讓學生們給三條棱取名字,然后我總結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用多媒體展示一個標注了長、寬、高的長方體圖形。隨即,請學生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學生反饋(1個面、2個面、3個面。有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電腦演示直觀圖,同時進行說明: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為長方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看不見的棱用虛線來表示。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4、認識正方體并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我先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它們相等,將會得到什么形體?”同時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得出結論:長、寬、高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接著出示學具“魔方”正方體,讓學生根據研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自主研究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出示自學提綱:“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么關系?正方體有幾個頂點?”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研究完后我將對其特征進行總結。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運用學習遷移認識正方體,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來提高學習興趣。5、長方體、正方體間的關系。我將讓學生總結前面講到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并進行對比,說一說它們相同點和不同點,挑學生反饋,根據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采用集合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并用多媒體展示。這一環節設計旨在師生共同梳理所學知識,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意在培養學生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三)多種練習,鞏固新知。本節課我設計了簡單的填寫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和掌握本節課學習的新知識。 填一填:1、長方體有( )個面,相對的面( ),有( )條棱,相對的棱長度( );正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 都是( )形, 有( )條棱,長度( );正方體是特殊的( )。 2、三條棱相交處叫(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長方體的( )、( )、( )。 3、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左邊的面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相交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 )厘米。(四)課堂小節在小節環節,我將讓學生談一談體會,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再由我補充本節知識要點。并對學生本節課的表現進行點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合作、大膽思考給予肯定,并提出希望。這樣在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會數學的決心。 (五)作業布置為了使學生再次鞏固新知識,并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本節課我布置的作業是課本P21的第1、第5道練習題。五、說板書設計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兩者特征的對比及兩者間的關系圖,清晰地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總之,本節課我主要以演示、觀察、研究的方式,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總結歸納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5
- 關 鍵 詞: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人教版 小學 數學 年級 下冊 第三 單元 長方體 正方體 認識 說課稿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