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小班數學教案超市購物 教案
小班數學教案 超市購物活動目標:1、能細致分辨相似圖案之間的差異。2、正確判斷并找出一模一樣的物品。活動準備:教具:橙邊大卡片4張、紅邊大卡片16張(4組,每組4張)、小猴大卡片1張、磁鐵(自備)。幼兒材料:游戲圖、卡片。活動過程:一、引入活動1、介紹新朋友。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有一位客人來這里,它是誰?”2、歡迎新朋友。師:“哦!我們對它表示歡迎吧!”(師帶領幼兒一起鼓掌)3、為新朋友起名字。師:(拿起小猴子大卡片遮住臉,聲音稍變,模仿小猴子)說:“你們好,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幫我取一個吧?”(老師挑一個幼兒起的名字運用,如花花等)4、和“花花”一起去超市購物。1)師:“花花想去超市買東西,你們去過超市嗎?”2)師:“今天,我們就帶著花花去超市逛一逛,為家人購買他們想要的物品。”二、游戲“買東西”1、為爺爺買毛巾。1)師:請幼兒找出到爺爺的購物單卡片,提問“爺爺想要買什么?”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游戲圖上的4條毛巾。“觀察四條毛巾哪里樣,哪里不一樣?”3)師:“爺爺想要買的毛巾是怎樣的?”請幼兒找出。并提問“你是怎樣找到一模一樣的毛巾?”4)師:(同幼兒一起總結)爺爺想要買的是“旁邊兩條藍色條紋,中間一條橘黃色條紋”的毛巾。2、為奶奶買鞋子。1)師:請幼兒找到奶奶的卡片,提問“奶奶想要買什么?”2)師:“游戲圖里購物架上的4雙鞋子樣嗎?仔細觀察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3)師:“奶奶想要買的鞋子是怎樣的?”請幼兒找出。并提問“你是怎樣找到的?”4)師:(同幼兒起總結)奶奶想要買的鞋子是“鞋面淡黃色,鞋面上方的邊是紅色、下方的邊是綠色”。3、為爸爸買包。1)師:請幼兒找出爸爸的卡片,提問“爸爸想要買什么?”2)師:請幼兒直接在游戲圖里找出爸爸想要買的包,并提問“你是怎樣找到的?”3)師:(同幼兒起總結)爸爸想要買的包是“中間紅色的、上下為綠色的”。4、為媽媽買圍裙。1)師:請幼兒找出媽媽的卡片,提問“媽媽想要買什么?”(為幼兒介紹圍裙)2)師:請幼兒在游戲圖里找出媽媽想要買的圍裙,并提問“你是怎樣找到的?”3)師:(同幼兒起總結)媽媽想要買的圍裙上狗的顏色是“腳和耳朵中有一只耳朵是白色的,其它都是黃色的”。三、集體游戲“一樣的商品”1、為老師買毛巾。1)師:“小朋友找到了一家人想要買的物品,真棒!現在老師碰到了困難,請你們幫助一下!幫老師找出這條毛巾。”(出示任意一條紅邊毛巾大卡片)2)師:請幼兒在游戲圖里找出并說出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2、幫助老師找一樣的包。師:(任意出示一張包的紅邊大卡片)請幼兒在游戲圖里找出一模一樣的并說出尋找的方法。3、幫老師找鞋子和圍裙。師:教師逐一出示鞋和圍裙的橙邊大卡片和相應的4張紅邊大卡片,讓幼兒分組分別從紅邊大卡片中找出與橙邊大卡片模樣的鞋和圍裙,然后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其它三張紅邊的與橙邊大卡片之間都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四、總結師:“今天你們學會了新本領,幫助大家在超市里找到了與想要買的一模一樣的物品,花花和老師都很感謝你們。”點評:本活動選用了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創設了去超市購物的游戲情境,幫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購物,整個活動的安排自然緊湊,活動一開始,孩子就進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緊扣目標“發展細致觀察的能力,學會比較和辨別事物間的細小差別”。同時又十分重視每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反復提問“你是怎么找到的?”“為什么說這是XX想要買的呢?”從中隱含著讓孩子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從明顯到不明顯的)。在方法上也充分體現了由易到難,先集體幫助爺爺、奶奶購物,后個別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選擇,為老師購買商品,幼兒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進一步發揮。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教師的語言尚且不夠規范、簡練,“一模一樣”這個詞組應該多重復,便于幼兒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