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唱歌教學:小班歌唱教案:誰在叫教案
小班歌唱教案:誰在叫設計意圖: 毫無疑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行為習慣、聲音等,都是會讓孩子們感到好奇的內容。有關動物的主題永遠是孩子們探究的重點之一。 很多動物不僅生動可愛,也很美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可挖掘。在參與了動物世界之大熊貓這一活動后,孩子們明顯更愛模仿小動物了,她們妙趣橫生的樣子,讓我靈機一動:何不生成一節音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動物們身上感染更多的藝術氣息呢? 音樂主題活動誰在叫由此而創設。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體驗愉悅歡快的情緒,初步了解幾種動物的生態關系。 3、發展幼兒創編歌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學會并表演歌曲大熊貓 從生活中、影視圖片中收集,了解多種動物資料。 2、物質材料準備 大熊貓音樂磁帶;誰在叫音樂磁帶。 多種動物頭像圖片、及對應的嘴形圖片 (如小貓、小雞、小鴨、小豬、老鼠、小魚、小象、小狗、青蛙等) 簡單背景圖,表現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 (如圖片的起伏:高區對應歌曲高音、低壓對應歌曲低音)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124小節) 1、聽大熊貓音樂,表演入場; 2、導入新課題:動物世界里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做游戲。 依次掛示“小貓”“小雞”“小鴨”“小豬”頭像圖片。 3、引導幼兒依次表現以上幾種動物的叫聲,并從圖片筐中找出相對應的動物嘴形貼在預留背景圖中。 4、教師模仿動物叫聲、范唱,幼兒學唱。 從圖譜一目了然可以看到:對照動物頭像唱出小動物名字:對照嘴型唱出動物叫聲。 5、對應圖譜觀察討論: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節) 6、分析討論:幾種常見動物的生態關系,導入歌曲后半部分的學習。 7、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先領唱、幼兒合唱,逐步到幼兒領唱、合唱。 第三部分:創編歌曲 8、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 你在生活中、動物園里、影視圖片中分別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 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盡可能將圖片筐中準備的圖片出示出來 (如青蛙、小鳥、小狗等) 9、利用創編的歌詞,結合已有旋律,創編歌曲。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制作、收集多種動物圖片,學習、討論各種動物。 2、準備音樂旋律伴奏材料,為幼兒創造、表演提供平臺。 活動反思: 誰在叫是一首2/4拍,七聲宮調式的兒童歌曲,該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節奏有規律地重復、變化著,旋律以級進為主,流暢上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興趣。 本活動使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學唱了歌曲誰在叫,嘗試并使用了“領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線的背景圖方式,淺顯地培養幼兒對高音區和低音區唱法的簡單感受,幼兒積極性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不足之處,對第二部分的展示較少,幼兒在唱的時候,對歌詞、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對幼兒啟發創編的力度還不夠,同時應作好系統歸納的準備(如提前準備可能出現的青蛙、小鳥、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動物圖片,用白極預留空間,及時展示幼兒的創造成果;也可給幼兒提供。自制圖片、圖譜的空間,讓幼兒把想唱的畫出來)讓幼兒更多體會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總體來講,幼兒在短短一節課時間內學會了這首42小節的歌曲,并用多種形式來表現,我覺得幼兒的能力不錯,并得到了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