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綜合教學:小班主題《奇妙的身體》教案
小班主題奇妙的身體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最貼近的自身開始。當幼兒在討論“奇妙的身體”題目時,許多幼兒充滿了好奇,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和引發了疑問: “為什么我們人有手、腳丫、眼睛、嘴巴呢?”“為什么會有大便和小便,還有放屁呢?”“為什么我們要穿上衣服呢?” “為什么身體會發出很多不同的聲音呢?”“為什么爸爸的手比我的大呀?” 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奇妙的身體,通過“搜集資料-認識外形-感知用途-學習保護”的步驟,讓幼兒逐步認識自己的身體。通過各門學科的整合:融合了繪畫、常識、歌表演、兒歌、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身體的構造,知道五官、消化系統等的外型特征以及其用途,并教育幼兒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1、子題一:認識身體器官名稱和作用 從一起搜集回校的書籍,認識到眼眉、鼻毛、指甲、耳廓、胃、大腸、小腸等的名稱和功用。 借著書本解釋消化系統的運作過程,知道大、小便是怎樣形成的,和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2、子題二:嘗一嘗大家合上眼睛,用舌頭試試這些是什么?甜?酸?苦?辣?咸? 3、子題三:嗅一嗅嗅嗅這些是什么?原來我們的鼻子能夠辨別出很多東西呢! 4、子題四:身體也能說話 身體中有很多器官都會“說話”的,以表達出身體的機能狀況,如“打嗝”代表氧氣不夠,胃發出“咕咕”聲代表肚子餓等。 嘗試利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不同動作表達出一些友善和不友善的表情。 5、子題五:動動手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羽毛、絨線、粉筆、紙集合在一起造成一個大巨人! 小朋友自選身體其中一部分,例如將鼻子涂上水彩來畫畫。 6、子題六:保護自己身體 從書本、錄像帶和經驗分享,知道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如: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少發脾氣。并認識到怎樣去保護身體,如:在猛烈陽光下要戴上太陽眼鏡和在干燥時涂上潤膚露等。 通過角色扮演故事“多多告訴你”,小朋友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免受騷擾。 小朋友將帶回來的相片和圖片加以分類,從而認識一些多身體有益和無益的食物。7、子題七:小小詩歌創作家 通過兒歌表達對身體奇妙的贊美。這個主題開展以來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家長們都積極地配合,如:幫助我們搜集有關的書記、錄象與大家分享。我們還請家長利用平時的時間引導幼兒觀察人的身體部分的外型特征,每個人的異同等。并且,請家長平時引導、督促幼兒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通過家教園地以及離園時間與家長密切溝通,使每個家長了解到孩子們最近在學什么,我們的主題開展的程度,家長需要做些什么等。1、剪影一:今天小一班怎么這么熱鬧?原來,是小朋友在和小手玩游戲呢!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疊被子,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搓橡皮泥,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給娃娃扎辮子,還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畫了很漂亮的畫,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拼了一輛小汽車原來,我們的小手有5個指頭呀!這5個小指頭可真能干!幫了我們好多忙!2、剪影二:看!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老師在塑膠跑道上快樂地做著什么呢?大家都光著腳丫跑來跑去,這踩一踩,那跳一跳,玩得可真高興!“哇!老師的腳可真大,為什么我的腳這么小呢?”不過,別看我們小朋友的小腳不大,它可棒了,我還用小腳印畫了好多張漂亮的畫呢!我們的小腳還會撕報紙、夾珠子呢!3、剪影三:“三八”婦女節到了!這可是媽媽們的節日,該送媽媽點什么呢?我們小朋友可要把我們的本領獻給媽媽了。瞧!教室的墻上貼得都是我的畫媽媽的臉。對啦!媽媽的臉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眉毛奇妙的身體是反映小班幼兒認識自我的教育內容。由于認識、探索的對象來自于認識主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神秘又充滿情趣的樂事,因此全體幼兒始終情趣盎然地投入活動。在目標的定位上,我們將認識、技能、情感三要素有機地結合,立足于讓幼兒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通過感知-觀察-比較-推理,提升其以有的經驗,將“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滲透到教育過程中。通過各門學科的整合:融合了繪畫、常識、歌表演、兒歌、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身體的構造,知道五官、消化系統等的外型特征以及其用途,并教育 幼兒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整個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附:觀摩教案可愛的小腳丫 設計思路: 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最貼近的自身開始。小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它,創設這樣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在游戲中萌發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著實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逐漸炎熱,班中許多孩子脫去襪子睡午覺。在這中間孩子開始注意 自己和他人的腳,有意、無意地觀察觸摸現象也開始產生。選擇本主題既貼近孩子的實際,又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同時還能在活動中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有利于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根據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的特點,我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注重他們的感受、探索。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通過看、說、摸、聞、跳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觀察、比較、體會任何事物都會變,從談話、討論中引申出我們會長大,腳會變大,從而激發幼兒對生活、對自己成長的熱愛與渴望。 活動目的:1、關注自己的小腳,激發幼兒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2、感受和體驗自己的腳丫的外形特征,發展感知能力。活動準備:報紙10張、白紙20張、顏料3盆、大臉盆3個、磚10塊、海綿1塊、排筆10根、跳珠若干、小框5個、擦手布5條、小椅子33把、坐墊33塊、音樂磁帶2盤、錄音機活動過程:(一)以“腳丫游戲”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我們和小腳丫玩了什么小游戲?還可以玩什么游戲?(二)幼兒自由地通過看一看、踩一踩、比一比的形式感知腳的感知能力。1、感覺怎么樣?2、你發現了什么?(三)引導幼兒通過踩一踩、碰一碰的形式探索腳的特點。1、要求:(1)和同伴一起看一看、比一比自己的小腳是什么樣子的?(2)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2、提問:(1)你剛才用小腳玩了什么?感覺怎么樣?(2)你的小腳是什么樣的?上面有什么?(3)和別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師小結:腳上有腳心、腳背、有腳趾,有大有小、可以走路、跑、感覺物體的冷熱、粗細、軟硬等。(四)教育幼兒保護小腳的方法。 提問:小腳的本領有什么?應該怎么樣保護自己的小腳?師小結:1、勤洗腳,保持小腳的清潔。2、不用力地跺腳、走路,應輕輕地走。3、不踩有刺的東西,避免傷到腳丫。(五)自選游戲:1、腳撕報紙:用腳把報紙撕碎。2、腳丫想象畫:用腳蘸顏料印在紙上,后想象添畫出各種圖案。3、腳步夾珠:用腳在桶里夾出珠子放進小框里,看誰夾得又多又快。 語游嘗嘗、摸摸、說說繪畫媽媽的臉 奇 妙 的 身 體認識五官的外形特征及用途教育幼兒保護身體及方法認識部分內臟的特征及用途認識手、腳的外形特征及用途語言會說話的胃常識可愛的小腳丫歌表演頭、肩、胸、腰、腿、腳體育蹦蹦跳跳的小兔子繪畫我們的心臟常識能干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