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教案 PPT 課件 學案 導學案 課時練 練習題 期中試題 期末試題 單元測
溫度計和溫度【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學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2)知道酒精燈的使用方法;(3)應用自己的脈搏或心跳的規律可以粗略估計時間。2過程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重點:能正確的操作溫度計、秒表、酒精燈,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難點:酒精燈的使
上傳時間:2022-07-20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41
1.3.5溫度計和溫度1.3.6加熱器和加熱課題(第7課時)1.3.5溫度計和溫度1.3.6加熱器和加熱課型新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溫度的定義;知道常用溫度計的使用范圍。2.學會使用常用溫度計和體溫計。3.能夠使用酒精燈加熱水并且測出水溫。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實驗操作,并且在實驗中通過觀察和分析、記錄,初步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態度
上傳時間:2022-07-20 | 頁數:5 | 格式:DOC | 瀏覽:78
第一節溫度與溫度計教學目標:1、知道溫度的概念,知道溫度的常用單位和國際單位制中單位。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溫度計的過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3、體會對溫度進行準確測量的必要性,養成采集科學準確數據的好習慣。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難點:溫度計的使用。教學準備:演示實驗器材:各種溫度計,演示溫度計一只,三只燒杯,分別盞冷水、溫水、熱水。學生實驗:兩只燒杯,盛半
上傳時間:2022-03-14 | 頁數:3 | 格式:DOCX | 瀏覽:33
第十二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1節溫度與溫度計一教學目標1能夠理解溫度的概念并知道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2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能夠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3掌握溫度計測溫原理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溫度的定義和溫度計的使用難點對于
上傳時間:2023-07-12 | 頁數:6 | 格式:DOC | 瀏覽:18
寧津縣新城實驗學校課時教案第6次年級四學科科學授課人張俊強授課班級四3授課時間2020.9.2課題7.溫度計的秘密教學目標1.知道一般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在好奇心的推動下,對熱脹冷縮的現象產生興趣。教學重點在教師指導下,能夠設計實驗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難點能利用熱脹冷縮的知識解決生活中
上傳時間:2021-10-06 | 頁數:3 | 格式:DOCX | 瀏覽:106
溫度計的秘密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時,溫度計內的液柱會上升或者下降。這是怎么回事呢?溫度計為什么能測量溫度?觀察溫度計的結構猜想溫度計的原理做模擬溫度計為了看得清楚,把燒瓶里的水染成紅色。實驗材料:注意:1.液體(紅水)一定要加滿!2.組裝模擬溫度計時,橡膠塞要塞緊玻璃瓶。1.放入熱水中,液柱有什么變化?2.放入冷水中,液柱有什么變化?3.實驗說明了什么?注意:玻璃器材
上傳時間:2021-03-20 | 頁數:13 | 格式:PPTX | 瀏覽:80
溫度計的秘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液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2一般情況,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3溫度計能測量溫度,是因為液體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科學探究目標: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觀察實驗,并作實驗記錄。2能嘗試用歸納的方法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合理的解釋。情感態度價值觀:1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觀點
上傳時間:2021-03-20 | 頁數:3 | 格式:DOCX | 瀏覽:149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周曉蘭活動目標1對情緒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人的情緒會變化,會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的好處。活動準備1氣溫溫度計一個2臉譜圖興奮、高興、傷
上傳時間:2019-12-07 | 頁數:1 | 格式:DOC | 瀏覽:112
活動目標1、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要經常保持愉快的性情。2、學習用“情緒溫度計”的方法記錄自己每天的心情。3、感受情緒與色彩的關系。活動準備1、溫度計(實物)一個,一張畫
上傳時間:2019-12-07 | 頁數:2 | 格式:DOC | 瀏覽:75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周曉蘭活動目標1對情緒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人的情緒會變化,會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的好處。活動準備1氣溫溫度計一個2臉譜圖興奮、高興、傷心。3
上傳時間:2019-12-07 | 頁數:1 | 格式:DOC | 瀏覽:71
小學科學三年級第9課溫度計的秘密一、課前準備(實驗器材)一、課前準備(實驗記錄單)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溫度計是測量物體溫度的儀器。二、認識溫度計根據被測物體選擇合適的溫度計。認識溫度計二、認識
上傳時間:2020-04-02 | 頁數:18 | 格式:PPTX | 瀏覽:186
上傳時間:2021-02-20 | 頁數:0 | 格式:MP4 | 瀏覽:137
課時作業(一)溫度與溫度計(30分鐘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1.(2012大連中考)下列溫度中約在3637之間的是()A.人的正常體溫B.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C.冰箱冷藏室的溫度D.人感覺舒適的環境的溫度2.給體溫計消毒下列哪種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溫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燈上燒3.一支體溫計
上傳時間:2021-06-03 | 頁數:6 | 格式:DOC | 瀏覽:67
第十二章溫度與物態變化本章講述溫度與物態變化,是在小學科學課中學過的蒸發、沸騰、水的三態變化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物態變化的規律和特點,而物質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總要吸熱和放熱,即如果沒有“吸熱”或“放熱”過程,就不會發生物態變化,因此本章知識又是以后學習“能及其轉化”的基礎,同時本章知識與化學課中的物質內容息息相關.因此,學好本章知識對于以后學習和理解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很大幫助.本章共分5
上傳時間:2021-06-03 | 頁數:11 | 格式:DOC | 瀏覽:114
九年級物理備課組課題12.1溫度與溫度計擬用1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溫度的概念,知道溫度的單位;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了解溫度計的結構;2、通過討論和實驗來促進學生探究溫度計的制作原理;2、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
上傳時間:2021-05-24 | 頁數:4 | 格式:DOC | 瀏覽:149
溫度和溫度計教學設計【學情分析】孩子們可能聽說過溫度計,也曾用體溫計測量過體溫,但真正使用溫度計測量過其他物體的溫度的孩子估計極少。本課學習時,對許多學孩子們來說還是第一次使用溫度計。因此,本課的學習,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們理解溫度計是用來做什么的、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識讀溫度計。特別是正確識讀零下溫度,是需要學生掌握的,為以后的學習活動打好基礎。【教學目標】知識與
上傳時間:2021-05-24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42
第十二章溫度與物態變化第一節溫度與溫度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理解溫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中的物理規律。二、教學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
上傳時間:2021-06-03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28
1.溫度與水的變化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的第1課。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要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熱學問題,就要從物體的溫度變化和測量開始。本課教材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開門見山,提出問題“我們已經觀察過水的沸騰和凝固成冰的現象,水的這些變化與什么有關”。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讓學生回憶并整理水形態的變化與溫度的關系;其次是學生設計和進行“在持續加熱、停止加熱
上傳時間:2021-03-30 | 頁數:6 | 格式:DOCX | 瀏覽:241
冷熱與溫度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新教材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冷和熱第一課。本單元四課是按照“先總后分”的結構來安排的。本課引領開啟本單元的學習,對后面3課學習內容起概括作用。第一部分,認識溫度計的作用。通過游戲導入,學生用手指感觸并比較冷水、溫水、熱水的溫度,引導學生認知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我們可以用溫度計準確測定物體的溫度。第二部分,學習并使用溫度計測量冷水、溫水和熱水的溫度
上傳時間:2021-02-21 | 頁數:3 | 格式:DOCX | 瀏覽:125
冷熱與溫度用手指分別感受冷水、溫水和熱水探究活動一: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使用時要輕拿輕放。拿溫度計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2.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液泡要完全浸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3.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認讀,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頂端保持水平。探究活動二:用溫度計測量冷水、溫水和熱水問題:熱水變涼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是怎樣的?假設:熱水變涼過
上傳時間:2021-02-21 | 頁數:7 | 格式:PPTX | 瀏覽:269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