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教案 PPT 課件 學案 導學案 課時練 練習題 期中試題 期末試題 單元測
認識植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生活中常見植物的名稱。2.能力目標:能用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語言或圖畫等方描述所觀察的植物的形態特征。3.情感目標:在對植物的觀察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重點難點】1.能用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語言或圖畫等方描述所觀察的植物的形態特征。【教學過程】一、導入1.猜謎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6 | 格式:DOC | 瀏覽:28
認識植物這些植物有什么特點?小組活動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實驗報告單(表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班級:_______第____小組日期:_______指導教師:_______小組活動一: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活動一小組活動要求:1.小組長組織,每名同學都要說一說2.請用最安靜的聲音討論3.小組長做好記錄,其他同學可以提供幫助實驗報告單(表一)觀察植物的顏色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11 | 格式:PPTX | 瀏覽:18
認識植物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認識植物屬于冀教版科學一年級上冊“植物”這一單元的內容。一年級教材主要圍繞“特征與性質”這組統一概念,讓學生注重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等探究和思維活動,認識自然界各領域事物的顯著特征。本課在學生對身邊的植物有了一些認識,能說出一些植物的名稱,但對這些植物的顏色、形狀、氣味等方面的特征不一定很清楚。本課設計了兩個小組活動,小組活動1是小組活動觀察植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11 | 格式:DOC | 瀏覽:15
認識植物教學目標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植物的特征科學探究、能在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能初步感知科學探究探究需要制訂計劃。、能利用多種感官和放大鏡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懷結論,并和同學討論與交流。、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科學態度、能對常見花草樹木的外部形態及用途表現出探究興趣。、能實事求是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2 | 格式:DOC | 瀏覽:22
認識植物學習目標1對植物外部形態表現出濃厚興趣2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特征學習重難點1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特征2客觀描述對植物的觀察和發現學習過程一新知學習1塑料花是植物嗎2簡單介紹仙人掌的特點3簡單介紹松鼠的特點4簡單
上傳時間:2023-12-28 | 頁數:2 | 格式:DOCX | 瀏覽:20
第1課認識植物朋友20231植物的生長過程2植物的不同部分3植物的重要作用4如何保護植物朋友1植物的生長過程11植物的生長過程光合作用的過程種子的發芽植物的生長和發育1植物的生長過程種子的發芽種子是
上傳時間:2024-07-17 | 頁數:25 | 格式:PPTX | 瀏覽:16
認識植物朋友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學習認識不同種類的植物如樹木花草等2掌握植物的基本結構和特征如根莖葉花等3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生態功能過程與方法1觀察與實踐通過觀察植物的外觀和生長環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
上傳時間:2024-07-17 | 頁數:5 | 格式:DOCX | 瀏覽:18
認識植物認一認想一想你還認識哪些常見的植物?你又是怎樣辨認出它們的?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我是銀杏樹葉,我是綠色的,看,我像不像一把扇子?下面的這些植物你認識嗎?他們是什么顏色的?他們像什么呢?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葵花朵朵像太陽觀察植物的顏色和形狀我是紫色的,每天的清晨,我就會滴滴答答吹起喇叭聞氣味辨植物你能根據氣味分辨出他們是什么植物嗎?(小博士提醒你:聞
上傳時間:2021-01-26 | 頁數:16 | 格式:PPT | 瀏覽:162
認識植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周邊常見的植物,能從顏色、形狀、氣味等方面簡單描述其外部的主要特征。2、探究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的外部形態及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植物的特征,并與同學交流討論。3、態度目標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植物表現出探究興趣,敢于多角度、多方式認識植物,并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教學重點:能從顏色、形狀、氣味等方
上傳時間:2021-01-26 | 頁數:4 | 格式:DOC | 瀏覽:108
認識常見植物秋天撒下粒粒種冬季幼芽雪里藏春天還青節節高夏天成熟一片黃小麥一個小孩生的俏頭上戴頂紅纓帽衣服穿了七八件全身都是珍珠寶玉米謎語谷沒吃前是綠色吃的時候是紅色吐出來的是黑色西瓜頭上長著千條辮迎風擺舞在
上傳時間:2023-12-26 | 頁數:15 | 格式:PPT | 瀏覽:14
1認識常見植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觀察并描述生活中的植物說出其名字及特征2通過花葉果其特征進行辨認植物3激起學生對植物的好奇心并認識到要保護植物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通過花葉果辨認植物教學準備課件圖片教學時間一課
上傳時間:2023-12-26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38
認識常見植物大象版一年級科學下冊公園景色認一認相同的顏色認一認像手掌橢圓形葉子的細長的葉子分一分夏天秋天成熟小結我們通常通過花、葉、果實的特征來辨認植物。松樹狗尾巴草葉花果實像狗尾巴像針游戲環節搶認植物
上傳時間:2023-03-22 | 頁數:16 | 格式:PPT | 瀏覽:17
專項練習認識圖形、認識位置一、認一認,連一連。二、看一看,填一填。1、(1)小動物排隊,從左數小馬排第(),從右數小象排第()。(2)小鹿的前面有()只小動物,后面有()只小動物,一共有()只小動物。2、找規律,盒子里應該是什么圖形?在括號里畫一畫或寫一寫
上傳時間:2022-12-12 | 頁數:5 | 格式:DOC | 瀏覽:38
一年級美術下冊第11課太空里的植物教案課題太空里的植物執教人課時一課時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材及學情分析本課的設置雖然源于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但是并非是在講科學道理,而是著重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環境中的植物以及相關生活情境來大膽想象。與此同時,啟發學生發現并運用彩紙、橡皮泥、礦泉水瓶等各種廢舊材料來制作符合自己奇思妙想的“太空植
上傳時間:2022-11-08 | 頁數:6 | 格式:DOC | 瀏覽:24
第四課身邊的植物一、教學目標科學知識: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科學探究1、初步感知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科學態度1、能對常見花草樹木的外部形態及用途表現出探究興趣。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植物。3、能從多個角度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系。4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4 | 格式:DOC | 瀏覽:35
4身邊的植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2.想了解與植物有關的事情。科學知識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氣味、外形等內容。重點難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3 | 格式:DOC | 瀏覽:22
12.植物的養分你知道他是誰嗎?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他做了一個柳樹實驗300多年前,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為了弄清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從哪里來,做了一個實驗:他向大木桶中裝入100千克烘干的土壤,栽種上一棵2.5千克的柳樹,只給它澆雨水(雨水中幾乎不含任何營養)。5年以后,柳樹長大了,體重增加了82千克。這時他把桶里的泥土烘干后再稱,比原來只減少0.1千克。于是他得出結論:柳樹獲得的養分
上傳時間:2023-03-02 | 頁數:11 | 格式:PPTX | 瀏覽:95
冀人版科學(2017)六年級上冊4.12植物的養分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能量的轉換之后,進一步認識能量在植物體內的轉化,即光合作用。本課設計了“探究植物體內養分的來源”的活動,目的是通過閱讀、討論等活動,指導學生認識植物體內的養分是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了解光合作用與植物和人之間的聯系,以及綠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義。應用與拓展“綠色植物釋放氧氣的實驗”意在引領學生通
上傳時間:2023-03-02 | 頁數:6 | 格式:DOCX | 瀏覽:101
一年級科學學科教學設計課題4、身邊的植物教學目標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能說出草、樹等都是植物。2、初步感知科學研究需要制定計劃,能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與探究過程,并與同學討論交流。3、能對常見花草樹木的外部形態及用途表現出探究興趣,從多個角度認識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并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重點難點重點: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能說出草、樹等都是
上傳時間:2023-02-24 | 頁數:2 | 格式:DOC | 瀏覽:17
冀人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課植物的器官直根有粗有細,主根明顯,主根上又長出側根。白菜、芹菜、青菜、棉花、松樹等。須根長的向胡須,沒有明顯的主根與側根。蔥蒜、洋蔥、小麥、水稻等。因貯藏營養物質而肉質肥大貯藏根甘薯、山藥、蘿卜、人參、甜菜。直立莖匍匐莖攀援莖纏繞莖變態莖(貯藏莖)植物的根大都生長在土中,植物的莖大都分節,節上有芽。節是指莖上長葉的地方
上傳時間:2023-02-15 | 頁數:27 | 格式:PPTX | 瀏覽:79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