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教案 PPT 課件 學案 導學案 課時練 練習題 期中試題 期末試題 單元測
9.3環境污染的防治教學目標認知目標:1.了解環境污染的現狀感受化學在改善環境方面的重大責任。2.知道酸雨成因和危害以及防止方法。3.了解環境污染的現狀感受化學在改善環境方面的重大責任。4.知道水污染的成因,探究凈水的原理。5.了解固體廢棄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見的回收方法能力目標: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
基礎實驗6粗鹽的初步提純一、教學目標1通過粗鹽提純實驗,學生進一步掌握稱量、量取、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學生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細節分析、實驗現象分析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3通過粗鹽提純讓學生掌握過濾法提純物質的科學方法。4通過探究實驗、親自實驗,
8.3蛋白質維生素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知道蛋白質的組成元素;了解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關系,知道蛋白質是分子結構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簡單實驗了解蛋白質的一些性質特征;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作用,知道人們熟知的幾種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作用、從哪些食物中可以攝入蛋白質的維生素
金屬礦物鐵的冶煉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名稱金屬礦物鐵的冶煉學科化學學段年級初三教學分析(含課程體系、教材、學情等)本節內容是上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第5章第2節,包括兩部分:認識金屬礦物,探究鐵的冶煉。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化學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系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氧氣、一氧化碳和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四章認識化學變化第二節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2)過程與方法:增加學生探究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討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重難點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第3章第1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一課時探究微粒的性質知識與技能:1.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存在空隙2.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簡單的現象3.初步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問題4.初步了解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經歷實驗設計的過程,初步形成實驗探究的能力2
教學內容金屬的防護和回收教學目的1、知道鋼鐵生銹條件。2、了解防銹原理,簡單方法。3、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污染,認識回收金屬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鐵生銹的原因及防止鐵生銹的辦法。教學難點對鐵銹蝕條件及其防護措施的初步探究。教法教具實驗探究啟發引導指導閱讀教學過程個性設計(導入)據估計,全世界需求量最多的
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對人類生活、生產的作用。2.了解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并能進行判別。【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以及與水的反應。2.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93頁)課文目錄:第1章開啟化學之門第1節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第2節化學研究些什么第3節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第2章身邊的化學物質第1節性質活潑的氧氣第2節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節自然界中的水基礎實驗1氧氣的制取與性質基礎實驗2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第3章物質構成
燃燒燃料復習課一、教學目標1、復習燃燒的概念,歸納所學知識中的放熱反應。2、復習燃燒的條件,歸納所學知識中的需要幾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發生的化學反應。3、要求學生根據燃燒的條件歸納滅火的原理與方法,了解火災自救的方法;并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推出促進燃燒的方法。二、教學重點、難點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1.1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和使命感,體驗化學的科學美。2.初步認識化學對人們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意義。3.了解碳酸氫銨的不穩定性,初步感知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過程與方法】初步體驗化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學會運用比
金屬的性質和利用教學目標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感受金屬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2.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其它因素;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與金屬有關的化學問題。教學重點難點1.知道金屬的性質與利用的關系。2.
【課題】第1章第3節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實驗活動,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2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中的重要性;3識別化學實驗中一些常用的儀器;;4掌握銅綠與鹽酸反應及銅綠受熱分解的實驗。【過程方法】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情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應用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過程與方法:認識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依據,理解內容和形式的辨證關系。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意義。二、教學內容1用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學變化。書寫化學方程式遵循的原則是:(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2)符合質
第1課時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與變化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進行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3、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4、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過程與方法
課題氧氣的性質學情分析學生初接觸化學,實驗探究能力較弱,不知道該如何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基本操作能力較弱,需要細致的引導。氧氣是學生熟悉的一種氣體,但對它的性質并未做過系統的研究。本節內容為氧氣的性質,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比較難于理解。因此教學中要利用實物觀察和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和探究,分
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設計思想九年級的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重點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實驗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會規范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2.知道元素符號的意義3.會規范書寫離子符號4.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5.知道物質的簡單分類學會運用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來判斷單質、化合物。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交流、討論、活動與探究進行自主學習2
目前還沒有關于這個標簽的解釋
走進微觀教學設計學校設計者學科物理課題走進微觀課型新課章節滬科版第十一章小粒子與大宇宙第一節年級初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了解2、知道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3、初步了解原子的結構,理解原子核式模型過程與方法:1、通過了解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歷程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