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教案 PPT 課件 學案 導學案 課時練 練習題 期中試題 期末試題 單元測
學科:物理年級:八年級主備人:課題:光的色彩顏色熔化和凝固課型:新課課時安排: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了解光的色散現象,知道白光可分解為七種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與顏料的混合是不同的。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產、生活中
長度與時間測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2、過程與方法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教學重難點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2
第二節人眼看不見的光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課前閱讀課本、收集資料:知道紅外線、紫外線都是人眼看不見的光;了解紅外線、紫外線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認識紅外線、紫外線的存在教學難點:紅外線、紫外線在生活中的應用,防止紫外線過量照射給人們帶來災害。教具:多媒
聲音是什么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通過多種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知道固體、液體、氣體能傳聲,在真空中不能傳播,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了解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向遠處傳播的和聲波的應用,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由個體到共性的
4.2透鏡一、教學目標1.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認識透鏡的焦點和焦距。2.經歷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過程,并嘗試對各種方法的優劣做初步評估。3.了解透鏡對光具有會聚或發散作用的原因。二、教學重點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和凹透鏡。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三、教學難點觀察
熔化和凝固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熔點和凝固點,區別晶體和非晶體。課型:探究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氣態、液態和固態是物質的三種形態。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過程和方
引言-奇妙的物理現象一、教學設計思路:奇妙的物理現象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課。向孩子們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展示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物理世界。通過學習讓學生們初步了解有趣的物理現象、學會觀察生活和提出科學問題等,以便使孩子們對物理世界有一種新奇感、求知欲,產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本節課采用演示實驗及學
光現象復習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2、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3、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4、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5、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6、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光路
第二章物態變化一、物質的三態溫度的測量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感受水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下的不同特征,能列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同狀態的物質,學會使用酒精燈。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學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重點難點: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及使用,溫度計的讀數教學過程:情境引入:雨、霧、露、霜、
中學八年級物理教案課題三、噪聲及其控制主備人用案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從物理學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認識噪聲。(2)知道的來源及危害。(3)知道減弱噪聲的途徑和方法。過程與方法:(1)組織學生通過具體事例認識噪聲(2)組織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尋求減弱噪聲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樂音和噪聲
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教學目標1知道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2通過交流與合作,了解超聲波的特點,了解超聲波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3了解次聲波的特點及其危害。4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滲透STS觀點和環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難點:通過交流
課題4.4照相機與眼睛視力的矯正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知道照相機、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視眼、遠視眼產生和矯正,2、讓學生經歷閱讀與探究等學習過程,培養個人用眼的好習慣。教學重點1.知道照相機、眼睛的成像原理2.明確近視眼及遠視眼的癥狀與矯正方法教學難點近視眼、遠視眼(老花眼)的成像特點和產生原因教學
直線運動(教學設計)探究教學就是以學生的主動探索為中心,以教師指導下的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為主要途徑,把傳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和培養學生能力三者統一起來,注重有效提問與有效訓練,提高學生質量。一、教學目標的確定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勻速直線運動及其規律。了解變速直線運動定義及其判
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5.4運動的相對性1、設計思路1.教材分析:本節課教材通過圖片從微觀粒子,宏觀宇宙,火箭發射三個角度向學生介紹了我們處在一個不斷運動和變化的世界中。并給出了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運動與靜止,運動的相對性兩大板塊進一步闡釋機械運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運動及運動的相對性,通過生活、物理
水循環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物態變化,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物態變化的過程。(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小雨滴的產生,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到自然界的物態變化過程形成的水循環。(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水資源的緊缺和節約用水的緊迫性。二、教學的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第五章物體的運動5.2速度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速度定義和單位3.掌握測量速度基本方法4.初步學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二)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設計【設計思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的策略不在于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于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留給學生?;诖私虒W中一方面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
第3節平面鏡教學目標確立(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探究“平面
第五節光的反射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現象。(2)了解反射定律,知道法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義。(二)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動,從而獲得比較全面的對探究活動的體驗。(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探究活動中培養科學態度,提高將科學技術應用于
目前還沒有關于這個標簽的解釋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