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溝通中外聞名的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 2.掌握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況。 3.掌握西域都護的設置及其意義。 4.掌握絲綢之路的概念及在歷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5.了解班超經營西域的經過及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將中原地區治亂興衰與開發經營邊疆地區的背景結合起來認識,培養學生思考認識歷史現象之間內在聯系的能力。 2.通過對于絲綢之路文化內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 歷史 )學科導學案 第 周 第 一 課時 課題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導學 目標 1、識記張騫通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以及絲綢之路等基本史實。 2、通過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全面地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張騫、班超為報效祖國勇于冒險的精神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意識。 重點 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難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導入:同學們,課前請大家朗讀黑板上的這兩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和涼州詞。這兩首詩中出現了兩個地名:“玉門關”和“陽關”,下面的這段視頻請同學們想想看,與這兩關有何聯系?今天的“一帶一路”是指什么?“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今天的一帶一路政策,則是這兩關為入口的絲綢之路,的新的延續。 過渡:穿越千年,回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課程內容: 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活動建議: 穿越時空,通過大漠的行商,在地圖上標出絲綢之路的路線,并找出相應的位置。 2.教材分析 本課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中的一課。本課主要講述兩漢對內對外關系。對內,出使西域和設置西域都護;對外,打通了陸上和海上“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從歷史文物看絲綢之路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在新中改背景下,歷史學習要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要了解多種歷史呈現方式,歷史文物不僅是歷史的有效呈現方式之一,而且是核心素養落實的有效途徑。最終,使全體學生獲得發展。 教學背景分析 初中歷史課標要求: 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內容分析: 溝通歐亞陸路交通的“絲綢之路”,是在張騫出示西域之后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學校 課名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教師姓名 學科(版本) 2016年人教版 章節 第三章 學時 1課時 年級 七年級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讓學生知道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與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系;通過設置西域都護府,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打破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漢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 方法目標:識讀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線路圖海上絲綢之路,獲取有效歷史信息。 情感目標: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畏險阻、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 難點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說出張騫通西域的目的、主要歷程與結果。學習張騫不畏艱難險阻、不辱使命、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2.準確說出西域都護的設立時間、管轄范圍及其歷史地位。認識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結合地圖,準確指出絲綢之路的起點與主要路線,體會絲綢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教學難點:絲綢之路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人教版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第三單元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漢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識讀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路線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獲取有效歷史信息。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畏艱險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課前預備:聽音樂電視劇漢武大帝主題曲最后的傾訴,觀看圖片,為課堂營造氣氛。(3:25分種) 同學們,大家好!最近有位同學在網上開了家網店,店名叫西域商城:專營各類西域特產,今天咱就一起去逛逛!這里有為自西域烏孫國的葡萄,西域高昌王國的哈蜜瓜,還有西域樓蘭國的胡蘿卜! 西域在哪?說到西域,相信有很多同學立馬就想到了西游記里的女兒國,火焰山的高昌國,車遲國、烏雞國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陳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第15課,主要講述兩漢對內對外關系。對內,出使西域和設置西域都護;對外,打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建立了同歐洲國家的友好往來。本課體現了兩漢靈活多變的內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華文明的世界領先地位,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動,聽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根據教學目的和教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漢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 過程與方法:識讀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線路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獲取有效歷史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危險阻、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 二、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通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課題 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14.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課堂類型 新授課 學校 授課教師 班 級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課程標準 內容要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 認知提示:理解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開通的歷史意義。 教材分析 本科主要學習三塊內容,第一塊是張騫通西域、第二塊是絲綢之路、第三塊是對西域的管理。 三塊內容之間因果相連,絲綢之路和對西域的管理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鞏固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4課,本課分為三子目: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本課上承漢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發展,是漢武帝大一統在民族關系與外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課標要求 通過“絲綢之路”的路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辟、作用及從那時起中國對“西域地區”進行管理,使之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共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張騫通西域。第二部分,對西域的管理。第三部分,絲綢之路。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針對的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對歷史的認知水平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還不高,學生只聽說過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識記張騫通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等基本史實。 2通過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全面地認識和思考的能力。 3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通過學習張騫、班超為報效祖國,勇于冒險的精神,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意識。 【學習重點】 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漢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 過程與方法 識讀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線路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獲取有效歷史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激發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絲綢之路,教案,老師,獲獎作品
班級 三年級 科目 信息技術 課題 第五課、溝通交流好幫手 教學 目的 和要 求 1.認識Windows窗口,了解窗口的組成。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初識菜單命令。 4.進一步掌握鼠標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窗口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教學難點:菜單命令。 教學 方法 演示法 講解法 練習法 任務驅動法 教具 電腦 網絡 復習檢查
三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案表格式-第五課、溝通交流好幫手,西安交大版,三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案,表格,第五,溝通交流,幫手,西安,交大
課題 溝通大本營 活動背景 小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往往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使得他們在人際溝通方面不善于思考,更談不上從對方的角度體察、理解對方的心情,從而嚴重影響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小學生對人際溝通
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5溝通大本營-遼師大版,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溝通,大本營,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