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海洋 【教材分析】 本課重在讓學生認識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體,海水是咸水,并意識到海洋也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世界海陸分布示意圖”,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發現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第二部分,指向海水特點,緊扣海水含有大量鹽類這個重要特征,通過觀察實驗,對比自來水和“模擬海水”蒸發后的殘留物,得出海水含有更多雜質的結論,引導學生基于證據進行推理
海洋,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4,教案設計
16.人的呼吸 【教材分析】 生命科學領域教學內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并能嘗試將學習的知識和研究方法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本課是本單元的首課,重點研究人的呼吸系統,并以此來組織相關內容,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序列。本課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認識我們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們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統的概念。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
人的呼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6,呼吸,教案設計
4.土壤的成分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1課,本單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保護土壤。本節課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挖土壤、觀察土壤并進行記錄、最后利用幾種方式深度觀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沒有提及腐殖質的概念,也沒有讓學生具體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層時那些物質到底是什么,但根據后一課的內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學生要
土壤的成分,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4,土壤,成分,教案設計
6.肥沃的土壤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3課。對植物而言,腐殖質是它們的主要營養。對學生而言,腐殖質如何形成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本課遵照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引導學生認識腐殖質及其產生的原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土壤。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土壤的常見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長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雜物,蚯蚓生活在土壤里等等。土
肥沃的土壤,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6,肥沃,土壤,教案設計
18食物的旅行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呼吸與消化,本節課在內容與之前的課程并無銜接,內容上涉及消化系統,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人攝取的食物必須通過消化器官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養料供養身體,維持生長、發育、代謝、修補等生命活動。因此,在學習了食物的營養和合理搭配食物之后,指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學生健康生活與成長十分重要。針對小
食物的旅行,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8,食物,旅行,教案設計
8認識固體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的第1課。本課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為研究對象,分三個部分展開:一、辨認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并了解其性質。二、想辦法比較不同固體體積的大小。針對不同的固體,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三、判斷固體形狀、大小變化后,性質是否改變。通過這部分的兩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變原來的形狀或大小,但無論如何
認識固體,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8,認識,固體,教案設計
12.河流與湖泊 【教材分析】 河流與湖泊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地球上的水資源的起始課,地球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自然資源,水資源就是其中的一種。地球表面由各種水體組成的水圈,河流和湖泊水僅僅是地球上水資源的一種存在形式。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地球上的水資源可能有淺顯的認識,但地球上的海陸分布狀況,以及對陸地上有不同類型的水體可能沒有系統的認識。本單元主要使學生初步建立科學的宇宙觀和自然
河流與湖泊,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4.12,河流,湖泊,教案設計
5.土壤的類型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2課。本單元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一、觀察土壤的外觀,發現其外形的顆粒狀特征以及顏色、顆粒等狀況,形成對土壤特征的初步認識。二、通過閱讀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將土壤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類。三、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三種類型的土壤,描述它們各自的特征。運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
土壤的類型,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5,土壤,類型,教案設計
17.運動和呼吸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為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第五單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2課。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過一個交流活動,了解學生對呼吸有快有慢的初步認識,以此引出測量三種狀態下的呼吸次數的活動。此活動可以為下面認識肺活量做鋪墊。第二部分,在通過閱讀認識肺活量的基礎上,實際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教學中,可以通過比一比不同學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鐘呼吸次數之間的關系,讓
運動和呼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7,運動,呼吸,教案設計
7.保護土壤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4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研究土壤和人類的關系,認識土壤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類的一些不良行為對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發學生增強保護土壤的意識,并從自身做起,從簡單的事情做起,保護家鄉的環境。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1.了解土壤能為人類做什么。2.認識植被遭破壞后對土壤蓄水能力的損害。3.研究人類應該
保護土壤,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7,保護,土壤,教案設計
蘇教版小學科學 六 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物質的變化遺傳與變異化石的奧秘探索宇宙科技改變生活專項學習,物質的變化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并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課時,安排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師 班級 日期 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共有學生為42名,其中女生20名。從整體上來講,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和教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素養,同學們對周圍的一切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思考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并且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進度表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 物質的變化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自然界的事物處在不停的變化中,這些變化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物質的變化可以給人們帶來益處,如食物消化、海水曬鹽、冶煉金屬等;物質的變化也可以給人們帶來危害,如食物腐爛、鐵器生銹、工廠排放有害氣體和粉塵等。研究各種物質變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的科學自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現象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遺傳能使生物界的物種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變異能使生物的個體產生新的性狀,或形成新的物種。遺傳和變異,造就了物種的穩定性和多樣性,使得地球上生物世界生生不息,氣象萬千。 遺傳規律、DNA技術正被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在改良動植物品種、生產疑難病藥品、治療遺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五單元 科技改變生活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本單元旨在通過引導學生研究科技發展和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發展中的科學技術改變、塑形人類生活的現象,幫助學生認識“物質是變化的”這一科學思想。自人類誕生以來,技術就相伴而生,并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產品也在不斷反作用于人類社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學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 探索宇宙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從古到今,人類對神秘的宇宙充滿了好奇與敬畏,一直試圖解開宇宙的奧秘。宇宙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科學中的一些重大的、基本的理論問題都離不開宇宙學的研究。現在,人類已經能夠漫步太空、翱翔天宇、登臨月球、訪問火星,人類的飛天夢想逐步變成了現實。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等各種人造地球衛星的發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全冊,共42頁) 目錄: 第一單元 關心天氣 1 今天天氣怎么樣 2 天氣的影響 3 四季的天氣 第二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4 曬太陽 5 看月亮 6 數星星 第三單元 用力以后 7 推和拉 8 形狀改變了 9 動起來與停下來 第四單元 奇妙的光 10 明亮與黑暗 11 透明與不透明 12 玩玻璃紙 第一單元 關心天氣 1.今天天氣怎么樣 【教材分析】 本課遵循學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2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 化石的奧秘 一、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科學研究表明有些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已不復存在,而有些現今存活的生物與它們具有相似之處,化石為這一觀點提供了直接的證據。通過探索化石的奧秘可以幫助人類認識地球上幾十億年來存在過的生物及其發展歷程,從而更加完整地認識生命世界。所以,本單元以化石為依據帶領學生經歷“將今論古”的科學研究歷程。滅絕動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 一、設計意圖 1.主題的提出 科學學習不僅包括科學知識的學習,還包括科學方法與技能的學習。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主要途徑。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采用某種系統的、顯性化的方法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對于小學生掌
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專項,學習,教材,分析
專項學習單元概要分析 一、單元整體解讀與學情分析 科學探究是人們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教師應理解和把握什么才是“像科學家那樣”。 首先,教師要帶著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做”科學。“做”科學,一方面要培養觀察、測量、分類、實驗、推理、預測、控制變量、假設、解釋、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要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從兒童認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專項,學習,概要,分析